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興水惠民潤三晉——山西省大力發展農村水利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4月10日電(記者姚潤豐、晏國政)山西之短在水,山西發展之痛也在水。為實現“水瓶頸”向“水支撐”的轉變,山西省4月8日正式啟動“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互補、保障供水”的大水網建設。春澆時節,記者隨水利部組織的“農村水利保春耕”採訪團在山西採訪時了解到,十年九旱、水資源嚴重短缺的三晉大地正發生著這樣一些變化:過去用來挑水的扁擔和拉水的平板車在一些村莊逐漸“退隱”、喝上清潔水後的笑容在越來越多的長著“氟斑牙”的農民臉上展現、千百年來從未澆上水的耕地“嘗”到了黃河水的味道、“節水農業”這個頗為前沿的詞彙在部分地方成為現實……過去幾年間,山西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大力發展農村飲水安全、農業灌溉、農業節水等農村水利工程,使廣大農民切實享受到了水利大發展帶來的實惠。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實現全覆蓋

    見到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張蔡莊鄉峙莊村村民劉佔全時,他正在自家院裏的水龍頭旁幫著愛人接水洗衣服,過去用於拉水的平板車則靜靜地“躺”在角落裏。他説:“過去吃水全靠它拉,現在用不上了。”

    去年,這個地處雁北山區的村莊在上級財政支持下,投資50多萬元在村南打了一眼深井,並鋪設了1萬多米的自來水管道。村支書任忠義説:“現在全村98%以上的農戶都通了自來水。”

    在山西南部的臨汾市翼城縣神溝村,咧嘴而笑的村民謝書奎露出了過去幾十年飲用高氟水而留下的黑乎乎的氟斑牙。“不過現在不用擔心了,村裏新修了一個飲水工程,家家戶戶都吃上了安全水。”他説。

    山西80%以上的國土面積是山區,且水資源嚴重短缺,長期以來,一些地區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民只能靠肩擔車拉的方式解決吃水問題,還有一些地區農民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等。據2005年的普查結果,該省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達1092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50%左右,其中氟砷超標350余萬人、苦鹹水96萬人。

    “吃水問題一直是山西農民的第一大難事”,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説。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一直將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以及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務來抓,連續十年將其列為為全省人民興辦的十件實事之一,並於2009年提出,用兩年時間實現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

    搞調研、訂規劃、建工程、謀管理。幾年間,山西各級水利部門跑遍全省4.8萬個自然村,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潘軍峰説,“十一五”期間,中央和山西省共投資60億元,解決了118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加上“十五”期間安排解決的600萬人口,至去年年底,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實現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山西省提出,從今年開始,每年拿出5000萬元資金,對井深400米和揚程200米以上的農村飲水工程進行水價補貼。同時將進一步加強飲水工程運行管理,發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力爭到“十二五”末使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95%。

    開源與補貼並重破解農村水利“軟肋”

    除了飲水不安全,山西農民還面臨農業灌溉難,這也被視為山西農村水利的“軟肋”。山西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武福玉説,全省有水澆地1800萬畝,但“十五”期間每年的實灌面積一直徘徊在1200萬畝,其中由於農業水源被佔用、沿黃灌溉水價高等原因,地表水實灌面積從原有的近千萬畝降至300余萬畝。

    運城市臨猗縣北辛鄉張家坡村種糧大戶張奇峰承包了300多畝麥地,地處旱垣山頭,過去最發愁的是澆水,一到旱天就幹瞪眼。近幾年,山西省在當地加大引黃灌區建設,張奇峰的幾百畝麥地也由此“喝”上了黃河水。他説:“旱地變成了水地,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的大旱期間,澆地一次也沒落下,我們種糧更有信心了。”

    “十一五”期間,山西省新建了夾馬口北擴、北趙引黃等大型引黃灌區,啟動實施了西山沿黃提黃灌溉工程,開工建設了禹門口東擴等大中型骨幹灌溉工程。其中夾馬口北擴、北趙引黃兩座大型灌區均已建成通水,新增灌溉面積100萬畝,使運城市峨嵋嶺臺地的千古旱垣享受到了黃河水灌溉之利。

    在汾河中游的太原等盆地,山西省將工業佔用的地表水全部退給農業,工業用水使用成本較高的黃河水;通過建設跨流域引水工程,將水量較為豐富的沁河水引至汾河下游,保障汾河下游沿線灌溉水源。

    過去幾年間,山西省還紮實推進十大灌區和3處大型泵站的節水改造和更新改造,累計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260萬畝。針對灌溉水價高問題,該省于2009年實施灌溉電價水價補貼政策,將大中型泵站灌溉水價由每立方米0.507元降至0.25元;2010年又出臺了灌溉機井補貼辦法,對機井灌區每畝補貼20元。

    開源與補貼並重,使山西農田實灌面積年年增加,農民澆地積極性大幅提升。武福玉説:“去年全省實灌面積達到1713萬畝,較2005年增加513萬畝,創歷史最好水平。全省糧食産量去年也達到歷史最高的108.5億公斤,其中農業灌溉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節”字當頭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長期以來,農業灌溉用水作為國民經濟用水“第一大戶”,利用率較低,是節水的潛力和希望所在。在山西省農業大縣洪洞縣的一些田間地頭采訪,隨處可以看到水泥澆築或石板築成的防滲渠。甘停鎮燕壁村村支部書記尚營海説:“以前田間地頭都是土渠,修建時間長,滲漏嚴重,灌溉水的損失量很大。用新修的渠澆地,每畝所需的時間從過去的1個小時減少到40分鐘,花費從30元到40元降到20多元。”

    從2009年開始,洪洞縣在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的基礎上,投入2.58億元,對全縣1000余公里農村末級渠係進行維修加固。縣委書記陳玉士説:“經過節水改造,畝次灌溉用水由之前的130立方米下降到80立方米,每年可節水約6000萬立方米,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

    山西農業常年用水量35億立方米,佔全省年用水總量的近60%。長期以來,由於灌溉方式粗放、農村末級渠係損毀嚴重,農業灌溉用水效率不高。對此,山西省以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為依託,大力開展節水灌溉。

    春澆時節,太原市清徐縣高花村村民侯中喜正忙著檢修地裏的水泵,2005年高花村推行了機井安裝用水控制設備,灌溉實行付費的用水制度,村民只要將IC卡在電表上一刷就可以用水澆地,這種購買水權超額加價的用水方式保證了水資源的合理使用。“以前用大水漫灌的話,一畝地總得用300來方,現在80方水就澆完一畝了,比過去省水、省電,方便多了。”

    清徐縣是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記者採訪了解到,全縣有水澆地36.8萬畝,其中井灌面積17萬畝,農業用水佔全縣用水總量的80%以上。2004年以前全縣地下水超採1500萬立方米以上,導致地下水年均下降1.6米。為此,清徐縣大力開展以農業灌溉為主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在全縣1298口機井全部安裝了遠程控制系統,形成了水權分配、用水計量、階梯水價農業灌溉用水管理模式。縣水利局副局長張亮説:“通過這些措施,全縣年均節水量達到3000萬立方米以上,與2006年相比,地下水位回升3.56米。”

    潘軍峰説,“十二五”期間,山西省將推廣洪洞、清徐等縣的經驗,加快推進5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以推動節水灌溉快速發展。到2015年,將全省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

 
 
 相關鏈結
· 山西未來10年將在所有鄉鎮建立標準化中心幼兒園
· 山西重點工程建設總結表彰暨動員大會在太原召開
· 山西提高工傷保險待遇 幅度不低於平均水平的12%
· 山西出臺五項措施確保換屆熱線電話接通事件落實
· 山西強化源頭治理 關閉取締456家非煤礦山企業
· 山西採取五項措施確保紀委書記換屆監督熱線暢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