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4月26日電(記者巫奕龍、孟昭麗)“我們脫貧致富,多虧了農科院專家帶來了金錢都買不到的技術。”大山深處的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坑頭村茶産業帶頭人、金閩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謝鄭生説。這個僅有170戶人家的老區基點村,去年茶業産值達1000多萬元,今年有望超3000萬元。
鄭生説,福建省農科院茶葉所專家不僅幫助引進了自主培育的優良新品種,還進村開展栽培、管理、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的培訓指導。
蓬勃發展的坑頭村茶産業是方興未艾的福建省農科院科技下鄉“雙百”行動取得的成果之一。近年來,省農科院借“雙百”行動前移科研陣地,全院一半左右科技人員常年活躍在基層,推動科技進農家、入企業、到基地,也促進了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
“雙百”行動指選派百名科技人員服務百家農業企業、百名科技人員服務農村千家萬戶。福建省農科院院長劉波説,2009年2月,全院啟動“雙百”行動,科技人員深入閩東、閩北、閩南、閩西四大片區的40多個縣市區,開展優良品種、高新技術、農産品加工等的示範、推廣、應用與科技服務工作;截至去年底,全院共有500名專家參加“雙百”行動,累計聯絡企業300多家,科技人員下鄉、走訪企業1.5萬多人次,示範推廣農業科技項目148項,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455項次,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32億多元。
福建省農科院“雙百”行動著力為農業企業組建科技團隊,與企業聯合申報、承擔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開發項目,去年服務聯絡企業183家,選派127名科技人員入駐企業,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科研工作站28個。與此同時,“雙百”行動著力扶持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特色産業發展;兩年來先後建立了119個科技示範基地,扶持農民經濟合作組織40個,培訓指導農民6萬多人次。
福建省農科院“雙百”行動帶來了農企、農民、科研機構“多贏”的局面,尤其是促成了農科院及其科研人員觀念的根本轉變。“‘雙百’行動目的在於把實驗室延伸到農業産業化生産第一線,把企業産業化、工程化的設施、養殖場的規模動物群等作為自己的科研條件。”劉波説,“現在使許多科技人員認識到,不能為科研而科研、從成果到成果,不要做無用、無效的科研,課題應該從生産實際中來,不是直接從檢索中來,到了生産第一線才知道需要我們去破解的難題很多,可以立項研究的‘有用’的課題很多。”
“雙百”行動中,科技人員通過和地方政府部門、龍頭企業、行業協會、農民合作組織等多形式的合作,加速了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提升。福建省農科院農業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何志剛針對福安市南國刺葡萄酒有限公司遇到的技術難題,組織科技攻關,不僅全面提升了刺葡萄酒的品質,而且還引進了釀酒葡萄新品種“桂普1號”、自主選育出適合南方果品物性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各2株。
劉波説,實踐證明,“雙百”行動提供了研發技術和自主創新的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只有沿著這個方向,研究之路才會越走越寬。“雙百”行動原來一定3年,今後將成為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