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4月30日電(記者趙倩)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二五”期間計劃新完成退耕還林任務650萬畝,中央投資將達99億元,其中70億元將作為直補資金髮放給農戶。
寧夏自2000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使全區森林覆蓋率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也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據自治區林業局介紹,寧夏退耕還林主要安排在糧食産量低且不穩定的陡坡耕地和嚴重沙化的耕地。根據退耕還林政策,國家每畝給予退耕農戶兌現100公斤原糧,200元生活補助,相當於原先3畝耕地的收入。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國家累計兌現給寧夏退耕農戶補助資金36.17億元,人均2364元,退耕還林政策補助佔到退耕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20%-25%。
退耕還林還將部分退耕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村勞務經濟得到很快發展。數據顯示,1999年,寧南山區八縣勞務輸出30.73萬人次,家庭平均年收入4107元;到2010年,寧南山區八縣勞務輸出近62萬人次,創收超過31億元,勞務人員人均年純收入已超過5000元。
草畜産業也在退耕還林區得到較快發展。截至2010年底,退耕還林工程區增加林草間作面積190萬畝,每年可生産優質牧草11400萬公斤,直接帶動退耕區農民年增收1.14億元。同時,為了提高林草資源的轉化率,寧夏還在部分縣區建立了飼料加工企業,在拉動當地養殖業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業生産提供了有機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