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寧夏在青銅峽市舉行大型活動感恩中華母親河黃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5月8日電(記者曹健、趙倩、鄒欣媛)8日是母親節,萬餘名嘉賓和群眾齊聚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中華黃河壇,感恩哺育了世代中華兒女的母親河——黃河。

    上午8時45分,9只羊皮筏子從黃河上遊緩緩劃來,筏子上載著取黃河水的沿黃9省區代表,羊皮筏子抵達碼頭後,一位世代居住在黃河岸邊的90歲老人接過裝有黃河水的皮囊,將水分別倒至9對少年抬著的9只桶內,來自各地和港澳臺地區的嘉賓用黃河水種下感恩樹,用蒼松翠柏為母親河披上保護的綠裝,感謝母親河對黃河兒女的哺育。

    取水儀式後,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毅致詞説,中華兒女,同根同源;江河兩岸,血脈相連。繼承傳統文明,弘揚黃河文化,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神聖職責。

    隨後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宣讀《黃河頌文》:“九曲黃河,萬里龍蟠, 乾坤流轉,意氣飛揚。攜百川之流,卷千重之浪,奠中華民族之基,啟華夏文明之光……”

    頌文讀畢,所有人員面向母親河三鞠躬,感謝黃河母親。其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員在感恩廣場唱響保留作品《黃河大合唱》,觀眾在傾聽中感受著母親河的品格、精神。

    記者在感恩母親河活動中華黃河壇舉辦地看到,這裡無處不透顯出濃厚的黃河文化氣息:一泓呈沿黃9省區地圖的“水面”,含沿黃群眾“飲水思源”之意;18道銅碑組成的碑林,刻著選自《詩經》《山海經》《九歌》等咏頌黃河的著名詩篇;在“農耕大道”上,從中國農耕文化的起源到男耕女織的分工,“二十四節氣圖騰柱”和“朝代農章”一一呈現,18面石鼓則講述著中國從古到今農業賦稅制度變化……

    為感恩母親河,彰顯黃河文化,自2007年起,寧夏先後邀請中科院等科研、設計單位200多名專家學者研究論證,提出以黃河文化為軸心,建設黃河樓、中華黃河壇、黃河博物館等標誌性建築。

    中華黃河壇作為展示黃河文化的重要平臺,于2010年5月動工。中華黃河壇由黃河壇一壇,農耕大道、文華大道二道和感恩區、禮恩區、思源區三區等構成,集中展現中國農耕文化、儒家文化和黃河文化。

 
 
 相關鏈結
· 鄭州舉行黃河濕地生物多樣性專題展覽
· 蘭州百年黃河鐵橋“長高”1.2米
· 黃河首次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將於近期啟動
· 百年黃河鐵橋今起開始“長高”
· 大西鐵路晉陜黃河特大橋工地掠影
· 內蒙古封凍河段全線順利開通 黃河防淩工作結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