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5月22日電(記者德吉、邊巴次仁)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了解到,自2005年西藏全面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以來,國家和自治區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專項資金保護西藏非遺代表作,其中,九成以上經費來源於中央投入,且投入經費在逐年遞增,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自治區文化廳廳長尼瑪次仁介紹,2006年,具有600多年曆史的藏戲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藏戲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數據顯示,近30年來,西藏有關部門對流傳於民間的戲劇、音樂、曲藝、民歌、諺語、故事等文學藝術積極蒐集、整理,先後採錄整理藏漢文資料3000多萬字,發表有關藏族傳統文化的學術論文1000多篇、專著30多部。
據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任淑瓊介紹,2006年至2009年,西藏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在3年的普查中,共發現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間藝術等14大類406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同時發現傳統戲劇演出機構83個,發現傳承人1177名。
任淑瓊説,從2010年起,西藏開始劃撥專項經費逐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重點項目實施全面保護,21個非遺項目被列入首批重點保護計劃中,今年將實施第二批重點項目的保護工作。除此之外,其他非遺項目每年也將獲得適當的保護經費。
據了解,從佛教音樂、傳統音樂、舞蹈、藏戲,到藏族邦典、藏刀技藝、卡墊織造、藏族造紙、傳統醫藥等,西藏目前已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2項(格薩爾、藏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60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22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3名,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134名,截至目前,各類傳承隊伍已發展壯大到2萬多人。
目前,西藏有關部門正著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地方性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