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5月27日電(記者衛敏麗)我國6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近年來,伴隨著大量青壯年人口向城鎮轉移,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不少地方出現了“老人村”,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巢化的趨勢逐漸顯現,加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問題日趨凸顯。
記者近日隨全國人大常委會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組在安徽考察時了解到,近年來,安徽各地利用農村敬老院設施設備和專業服務隊伍,面向農村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助養、託管、照料等服務,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歡迎。
安徽省副省長余欣榮表示,全省計劃“十二五”期間將現有的2000余所農村敬老院中的40%轉型成為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同時,依託基層黨組織和村(居)民自治組織,及時幫助農村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特殊困難老人,解決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等突出問題。
據介紹,近年來,安徽各地結合實際,加快城鄉統籌,探索農村養老服務的新路子。銅陵市不論城鄉,凡年齡在70周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獨居或“空巢”的低保老人均可享受由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按照每天服務時間1小時,補助8元的標準執行,服務對象憑“居家養老服務券”享受服務。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敬老院與民辦養老機構簽訂養老合作協議,原敬老院入住的40余位農村五保供養人員的生活、衛生清理、求醫看病、娛樂生活統一由民辦養老機構接管,政府直接購買服務。
“馬鞍山市姑孰鎮福利中心是一個民辦老年公寓,當地政府為100多名農村五保老人入住提供了政府補貼,並依託這個福利中心為當地困難、空巢老人提供送餐、走訪等服務。”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謝兵介紹説。
記者了解到,為了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全國各地也在積極探索中。如吉林大力推進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建設,實現了農村養老服務中心的基本覆蓋;浙江寧波在推進城市居家養老服務規範化、標準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展城鄉一體化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等。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推進:一個是拓展農村敬老院的服務功能,要在保障五保老人的基礎上,擴大服務範圍,向其他老年人提供有償服務。還有一個渠道就是政府補助,社會力量資助參與,在農村發展養老服務。
根據民政部加快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安排,未來五年,我國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服務,政府重點保障“三無”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同時,將堅持城鄉統籌,在加快推進城鎮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業,實現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城鄉協調、整體推進,基本實現“人人享有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