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9日   來源:人民日報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圍繞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站在新的起點上

    這是擁有14個師、174個農牧團場、259萬人的特殊群體,散佈在新疆廣袤大地、天山南北的各個角落。可以説,新疆有多大,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就有多大。

    這片熱土從沒有像今天這般充滿活力:從帕米爾高原到準噶爾盆地,從塔裏木河畔到阿爾泰山腳下,一項項民生工程、一批批産業項目、一處處工業園區,或竣工投産,或加速建設。在農六師五家渠東工業園區,山東信發投資100多億元的農六師煤電公司橫空出世,全部投産後年産值將達600億元;在農八師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大全投資260億元的光伏産業園落地生根;在農七師奎屯天北新區,浙江華孚投資6億多元的華孚色紡50萬錠一期工程拔地而起……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一年後的今天,中央舉全國之力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舉措,讓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這個曾遠離人們視野,為了邊疆安寧和發展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特殊群體,迸發出蓬勃生機。

    借力對口支援

    借力更須自力 著力改善民生

    去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戰略部署:首次把兵團12個師(市)納入全國對口援疆範圍,“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支持政策兵團同樣適用,對新疆困難地區和對口支援受援地區的支持政策所在地兵團師團同樣適用。”

    從內地到邊疆,從北疆到南疆,飛越巍巍天山,走過茫茫大漠。承擔對口支援兵團任務的北京、浙江、河北、河南、廣東、江蘇、湖北、山西、遼寧、黑龍江等10省市立即行動,組織援疆先遣組,趕赴兵團12個師(市)開展前期工作。與此同時,10省市派出由主要領導帶隊的高規格黨政代表團,先後赴兵團12個師(市)考察工作。

    50多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1800名官兵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勝利解放和田。後來,他們就地轉業,成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十四師47團,宛若沙漠胡楊,植根大漠戈壁。

    50年後,他們培育出的優質“和田玉棗”,卻難以穿越大漠。

    對口支援農十四師的北京市應聲而動。去年6月,47團紅棗加工基地開工建設,10月竣工投産。緊接著,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開設了和田農産品銷售專區,王府井設立了和田特色優質農産品銷售專區,北京市還組織華聯、二商、超市發等12家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到和田簽訂了産銷對接協議。47團黨委書記、政委郭耀峰説,“年加工鮮棗1萬噸,可實現利潤1000萬元,增加就業230多人。”

    “10省市對口支援兵團工作繼去年試點,今年將全面展開,將實施140余個援建項目,項目總金額近62億元,其中80%是民生項目。”兵團副政委徐偉華説。

    借力更須自力。多年來,兵團集中有限的資金,堅持每年為職工群眾做“十件實事”。去年,出臺試行辦法,將6.69萬名“五七工”、“家屬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範圍,基本解決了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障等歷史遺留問題;下力氣改善基層群眾居住條件,完成農房改造1.5萬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動態調整機制,發放低保金3億元,讓13萬人受益。“今年,還要完成10多萬套保障性住房,要保證20年不落後;讓3950戶遊牧職工定居;讓1.36萬職工群眾用上電;讓80多萬人飲用安全水……”兵團發改委主任朱新祥掰著指頭如數家珍。

    力推“三化”進程

    從“屯墾”到“屯城” 築牢發展根基

    在人們的印象中,兵團的強項是“農”:開荒種地,節水灌溉,堆積如山的棉花,一望無際的條田……新疆兵團半個多世紀的屯墾戍邊歷程,農業舉足輕重,有資料表明,新疆每三畝半耕地中,就有一畝是兵團開墾的。

    兵團既“善農”,亦“能工”,不僅開創了我國現代農業的先河,還相繼建成以“八一”命名的大批骨幹企業。後來,兵團把一批成規模的工交建商企業無償移交給地方,為自治區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兵團發出力推“三化”進程的動員令。“要以城鎮化為載體,以新型工業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豐富屯墾內容,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兵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提高在自治區經濟中的份額和地位。”2010年9月,在兵團黨委召開的六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兵團黨委書記、政委車俊的表態擲地有聲:“這是黨中央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兵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路徑。”

    兵團重要城市農八師石河子市曾是一片不毛之地。今天,它已是聞名海內外的“戈壁明珠”,曾獲聯合國“人類居住環境改善最佳範例獎”,其經濟總量、人口均佔兵團的1/4。

    按照“師市合一”體制管理的農六師五家渠市建市剛7年,發展勢頭強勁,正全力打造兵團“新窗口、新名片、新引擎”。農六師五家渠市黨委書記、政委焦明啟表示,到2015年,師市確保實現生産總值350億元,力爭400億元,比2009年翻兩番,年均增長20%以上,人均生産總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有城市和沒城市大不一樣。農十師是新中國最北面的一支屯墾部隊,師部駐地“北屯”因此得名。“我們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爭取早日建市,實現由‘屯墾戍邊’到‘屯城戍邊’的歷史性轉變。”在農十師黨委書記、政委張成隆的工作日程表上,北屯建市已進入倒計時。

    兵團建設局局長鐘波案頭的一份規劃圖顯示,到2015年,新疆兵團將形成以10個城市、10個墾區中心城鎮、160個一般團場城鎮、400個中心連隊居住區為基礎的城鎮體系,真正使廣大職工群眾享受和融入現代城市文明生活。

    屯墾戍邊是千古之策,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為屯墾戍邊賦予了新的內涵。從安營紮寨到設市建鎮,作為“三化”建設之首,城鎮化建設承載著兵團“十二五”發展的新希望。

    唱響兵團精神

    “永不退役”兵團人 維穩戍邊生力軍

    “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就在房後頭,界河邊上種莊稼,國境線旁牧羊牛。”新疆兵團農十師185團戍守的國土就在阿拉克別克河界河邊,在酷似“雄雞”的中國版圖尖尖的尾羽上。民兵哨所墻上的這首小詩,是對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的生動詮釋。

    2月25日清晨,一陣陣嘹亮的軍號聲在烏魯木齊西山某訓練基地響起。身著普通作訓服裝的兵團政委車俊和兵團黨委副書記、司令員華士飛出現在訓練隊列中,兵團黨委中心組“唱響兵團精神”學習暨冬季軍事訓練活動拉開了帷幕。他們冒著嚴寒、頂著風雪,像一個普通的“新兵”一樣,進行嚴格的隊列訓練、實彈射擊演練。

    “兵團要進一步完善‘全員冬訓’機制,利用冬季漫長的農閒時間,多種形式培訓廣大幹部職工群眾,切實增強‘兵’的意識,強化‘兵’的功能。確保一旦有事,兵團能夠拉得出、打得贏,發揮獨特威懾作用,為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保駕護航。”車俊政委在寒風中鏗鏘有力的話語,讓每一個兵團人熱血沸騰。

    這個剛剛過去的冬天,兵團各師紛紛圍繞唱響兵團精神開展職工冬訓活動。在這場20萬人的大集訓中,出現了許多父子兵、夫妻兵。為農十二師集訓民兵做飯的炊事班班長王安,把在西南科技大學上大學的兒子帶來參加集訓。王安叮囑兒子:“兵團第三代不能忘本。集訓備勤是一次正規訓練,能在這個集體裏經受住摔打磨煉,才能成為真正的兵團人。”當記者問王安有什麼心願時,他高興地説:“兒子大學畢業後,送他去當兵。”

    集訓僅僅是兵團提高職工“兵”的意識、提升維穩戍邊能力的一項內容。兵團軍事部部長高龍福告訴記者,為加強兵團民兵武裝力量建設,制定了兵團歷史上第一個軍事規劃——2010年至2020年十年規劃。按照規劃,兵團將建立維穩長效機制,在敏感地區建立輪訓備勤分隊;在各師組建搶險救災民兵分隊;在邊境地區實行聯防聯訓,加強民兵哨所建設,建立遠程監控系統;每年進行全員冬訓等。“現在,民兵拉練有了自己的運輸車,還購置了野戰炊事車,架行軍鍋做飯已成歷史。”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這支永不退役的屯墾部隊,必將牢記使命,更好地發揮建設大軍、中流砥柱、銅墻鐵壁“三大作用”,為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新的力量。兵團,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書寫新的篇章。(記者 戴 嵐 楊明方)

 
 
 相關鏈結
· 新疆塔裏木河治理顯效23年來首次實現全年不斷流
· 新疆旅遊業駛上“快車道” 2010年實現三個突破
· 新疆巨變—北京、上海、山東、河北援疆工作紀實
· 新疆教育工作會議提出 2020年實現教育強區目標
· 新疆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土地礦産執法檢查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