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台北6月3日電(記者 林甦 張勇)台灣受塑化劑污染的産品種類,截至2日中午已達809項,涉及廠商242家。目前,島內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追查塑化劑來源。
5月23日,台灣衛生部門通報稱,島內最大食品添加劑供應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在食品添加劑“起雲劑”中非法添加可致癌的塑化劑DEHP。隨後,另一家起雲劑供應商賓漢香料化學公司也被曝光非法添加另一種塑化劑DINP。很快,“塑化劑”從台灣普通消費者一無所知的專有名詞變為當地媒體的每日頭條,演變成一次席捲全臺的“塑化劑風暴”。
目前,對塑化劑的調查已擴大至包括DEHP、DINP以及DBP、BBZP、DMP、DBP、DOP、DEP共8種在內的全部塑化劑種類。島內監管機構同時開始追查塑化劑來源。
本次事件已對台灣食品業乃至出口産生巨大衝擊。有分析稱,這起事件對台灣食品業所帶來的損失恐高達千億元新台幣,特別是健康食品及飲料業的損失將最為慘重。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1日表示,塑化劑風暴對飲料業衝擊將可能持續整個夏季,預估今年台灣飲料市場將損失150億元新台幣,全年衰退幅度高達30%,將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衰退幅度。
淡江大學産業經濟係副教授莊孟翰認為,對經濟的衝擊不僅是下架商品損失,還包括營業收入減少、股價下跌、消費萎縮、遊客消費卻步以及外銷衝擊,消費信心則需要1年才能全面恢復。
為挽回消費者信心,已有商家為自己的産品製作“産品履歷”。如臺鹽公司最新推出的産品履歷,可讓消費者通過條碼了解産品製造過程中的清潔記錄、環境記錄、成品存放記錄、成品檢驗記錄,更可清楚追溯了解原物料COA、原物料檢驗記錄、入庫記錄及儲存記錄等。
島內一些人士開始反思如何“舉一反三”地維護老百姓健康權益。台灣成功大學最新發佈研究報告稱,台灣室內灰塵的DEHP含量“全世界最高”,報告稱:木質地板或打蠟會使室內塑化劑濃度變高,過度使用塑膠容器會提高兒童氣喘機率或讓女童性早熟。研究人員為此警告相關單位,在化粧品、保養品內應全面禁用塑化劑,器皿則要制訂“塑化劑溶出標準”,民眾在生活習慣上要避免或少用塑膠類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