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國各地黨組織大力開展“流動黨員”黨建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讓“流動黨員”找到家

    新華社上海6月14日電 針對人員流動性不斷增強的現狀,各地黨組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大力開展“流動黨員”黨建工作。“流動黨員”的流出地與流入地形成合力,實現了黨員“流動不流失”,使黨組織持續發展壯大,黨員在各地不同崗位上服務社會。

    黨員走到哪,黨組織就延伸到哪

    近年來,隨著流動黨員日益增多,各地黨組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探索,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挂靠組建”等形式,為流出黨員異地“建家”,為流入黨員本地“安家”,力爭做到黨員流動到哪,黨組織就延伸到哪。

    福建省寧德市有18萬人在上海經商務工,其中有2000多人是黨員。1994年12月,寧德第一個駐滬黨支部——寧德市周寧縣駐滬工作處黨支部成立;2008年12月,寧德市委成立駐滬黨工委。

    寧德市委書記陳榮凱告訴記者,多年來,上海、寧德兩地緊密協作,因地制宜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有的支部建立在市場裏,有的建立在片區上,有的重點企業單獨成立支部,還有的按照寧德各縣市區歸屬地建立黨組織,另有28%的黨員組織關係已經轉到上海當地的黨組織。“總而言之,將‘流動黨員’納入管理‘一個都不能少’。”

    湖北省松滋市是個縣級市,每年有14萬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經商,帶來了青年黨員難發展、優秀幹部難選拔等新情況、新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松滋市建立了農村人才庫,把年齡在40歲以下的原村組幹部、村級後備幹部、入黨積極分子和農村復退軍人等列為重點培養對象,明確市領導以及鄉鎮、村幹部每人至少聯絡一名後備幹部。

    近4年來,松滋市在外出務工人員中共發展326名優秀分子入黨,有3018名入黨積極分子被納入了鎮、村黨組織的視野,還有521名優秀外出務工人員被村級黨組織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

    黨員流出地與流入地的“接力賽”

    多個地方的探索表明,“流動黨員”的管理與服務就像一場“接力賽”,只有流出地與流入地緊密配合、主動靠前,才不會出現“掉棒”的情況。

    江蘇省靖江市小關廟社區居民劉惠6年前來到上海,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當年,他就是在靖江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手持一張“流動黨員活動證”,到暫住地上海浦東新區的蘭高小區黨支部報到。“每月21日在上海參加社區黨支部的黨日活動,每月30日左右接到家鄉黨支部打來的慰問電話,”劉惠説,“前年我又加入了靖江流動黨員QQ群,這樣身在外地也可定期參加家鄉黨組織生活會了!”

    在靖江市黨員管理中心,記者看到一份《外出流動黨員登記表》,流動黨員個人資料、流入地黨組織接轉情況等一一備案。靖江市委組織部黨管科負責人李華兵説,靖江建立黨員流動情況主動報告制已有十年,要求外出黨員向所在支部報告從業地點、聯絡方式、外出時間等情況;同時,黨組織對外出黨員實施“月詢季會年慰問”,在服務中實現有效管理。

    對於流動到靖江的外地黨員,黨組織也在第一時間及時納入管理。靖江市黨員管理中心在流動人口較多的新世紀造船有限公司設立了流動黨員報到站。來自上海的黨員技術人才馬劍清,今年32歲,組織關係留在上海,他到船廠工作的第五天,就被邀請參加“我為企業黨建獻一策”黨日活動。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有14萬餘人在廣東等地務工經商,佔全縣總人口1/4多。近年來,靖西縣委在以流出地黨組織為主的基礎上,積極實行“兩地培養考察”制度,促進流出地和流入地一起抓黨員管理。2010年6月,縣委書記黃小寧走訪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與當地黨組織達成共建協議:新進入虎門鎮的黨員,只要持證登記,就能編入一個黨組織參加活動,納入當地統一管理與服務。這個協議深受在虎門務工的靖西黨員歡迎。

    上海是我國的主要人口流入地之一,“流動黨員”數量眾多。上海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孫大明深有體會地説,“流動黨員”服務和管理的基本經驗,就是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覆蓋疊加”,實現對服務和管理的“無縫對接”,進而促進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創先爭優。

    在服務社會中創先爭優

    在各地,“流動黨員”在得到組織關愛的同時,還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服務當地社會,反哺家鄉父老。

    福建寧德駐滬黨組織和黨員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要求,積極開展評選“黨員先鋒崗”“黨員誠信企業”等活動,為上海、寧德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寧德在滬黨員還積極反哺家鄉,促進城鄉統籌。去年6月,周寧縣駐滬黨委成立的“周寧縣駐滬黨委城鄉黨員互助會”,認捐互助基金2800多萬元。82歲的鹹村鎮樟源村老支書魏徐仙身患慢性支氣管炎,家庭生活困難,是首批受助困難黨員。老人拿到互助款後,激動得老淚縱橫。

    在廣西靖西縣,一批外出務工人員、創業有為人員回到家鄉投資置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了這個西南邊陲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共産黨員黃朝剛曾是一名外出務工青年,經過多年奮鬥,在廣東省鶴山市擁有了自己的製鞋企業。他致富不忘鄉親,投資百萬元在老家創辦鞋業加工廠,解決了當地200多名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我要把黨組織對我的關懷,轉化成我對社會的貢獻,這是一個共産黨員應盡的責任。”黃朝剛説。(記者 楊金志執筆;參與采寫:朱旭東、劉紫淩、馮國棟、王軍偉)

 
 
 相關鏈結
· 寧夏總結推廣“1+X”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
· 流動黨員漁船上重溫入黨誓詞
· 第六屯鄉黨委為流動黨員找到“家”
· 湖北實施流動黨員管理服務新項目 黨員離土不離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