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各地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文明之風 遍披鄉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1日   來源:人民日報

    201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此次《意見》的出臺是1995年中宣部、農業部下發《關於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若干意見》後,中央文件再次聚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自文件下發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主動,採取紮實措施,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文明之風遍披鄉野,文明之花盛開鄉村。

    有益有利,群眾歡迎

    各地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因地制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受到群眾歡迎。

    湖北省竹山縣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腹地,是全國“十星級文明戶”創建發源地。脫貧致富是群眾最大願望。在創建活動中,竹山縣委、縣政府堅持因地制宜,發展以茶葉、煙葉、花生、蔬菜為主導的種植業,以畜禽、水産為主導的養殖業,以農家樂為主導的餐飲服務業,以民歌、奇石、根雕為主導的文化産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全縣5萬農民取得專業技能證書,年外出務工農民超過10萬人,涌現4萬個自主創業的市場經營主體。全縣農民爭當“致富星、生態星、道德星、信用星、科技星、法紀星、計生星、文教星、團結星和健康星”,形成“以致富星為統領,一星帶九星,十星齊發展”的創建態勢。

    貴州省湄潭縣通過開展“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創建活動,夯實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湄潭縣委、縣政府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和送下去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對農民群眾進行培訓,讓農民掌握2至3門農業適用技術和1種以上非農技能。培訓農民16.5萬人次,使之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創新機制,長效保障

    “錢從哪來”,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河北邯鄲市在實施“歡樂鄉村”工程中,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以文企聯辦、民辦公助、冠名贊助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同時,把文明創建與培育民間文化市場結合起來,讓農民群眾在自我創建中得到實惠。如永年縣農民軍樂團、復興區農民剪紙協會等群眾自發組織的文化團體,在歡樂自己、服務村民的同時,積極開拓市場、增收致富,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可持續力量。

    成都市在開展“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活動中引進志願者制度,促進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由教師、大學生、企業職工、醫務工作者等組成的1200余名志願者,深入居住區逐戶開展志願服務,手把手引導居民養成文明行為習慣。現在成都市農村的每個集中居住區都建立了志願引導隊、文明勸導隊和文體活動隊伍,常年開展“清潔之家”、“星級文明戶”等評比和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鄉村之美,美在文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是2002年剛成立的地級市,下轄的6個縣(市、區)中有2個國家級貧困縣、2個自治區級貧困縣,農民群眾缺乏文化活動場所、文化需求難以滿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來賓市于2008年11月啟動農村文化廣場建設,用3年時間在全市每一個建制村建設一個燈光籃球場、一個文藝舞臺、一棟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綜合樓,組建一支農民文藝隊、一支農民籃球隊。截至2010年底,全市農村文化廣場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18億元,建成燈光籃球場856個、文藝舞臺754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綜合樓589個,成立農民籃球隊1155支、農民文藝隊851支。無論是重要節慶還是農閒時節,農民群眾都會自發舉行跨村、跨鄉、跨縣籃球邀請賽和農民文藝隊交流演出活動,桂中大地“日日有歡笑、夜夜有歌聲”。

    良好社會風尚是農民群眾的共同願望,創建活動是樹立文明鄉風的重要載體。江蘇省在創建活動中注重抓住農民群眾實際利益關切點,幫助結對村查找文明創建薄弱環節,推動創設道德講堂、道德銀行、鄉風文明崗,開展“文明新風鎮村行”、“文明信用戶”、“四好農家”等特色活動,推出吳仁寶、常德盛、張雅琴和永聯村、武家嘴村等一批先進典型。全省創成77個全國文明先進村鎮、701個省級文明先進村鎮,260多人入選“中國好人榜”,總數位居全國前列。

    部委協同,發揮優勢

    中央各部委在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結合部門實際,充分發揮優勢,推出各具特色的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農業部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加快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民,2年來培訓農村勞動力達600萬人。通過改善農村生産生活環境,促進農民樹立文明生活新理念;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鄉鎮企業作用,不斷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加強農村集體資産財務管理,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社會風尚的形成;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不斷提高農民民主意識。

    民政部切實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工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截至目前,全國排查出的12719個“難點村”中,64%已經得到根本治理,情況明顯好轉;27%已經得到有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還有9%正在治理之中。總的來看,治理工作基本實現了提高農村基層幹部群眾民主法制素質、健全並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促進各項工作的目標。目前90%以上的縣(市、區)編制了村務公開目錄,91%以上的村建立了村務公開欄。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擴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探索建立農村困難群眾基本住房保障制度。自2008年國家開展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以來,中央安排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補助資金共283億元,完成和計劃完成468.4萬戶農村貧困戶的危房改造任務。2008年至2010年試點範圍是全國陸地邊境縣、西部地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務院確定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縣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團場,2011年度將試點地區擴大覆蓋到中西部地區全部縣(市、區、旗)。

    文化部加強設施網絡建設,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和服務向農村基層傾斜。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建設項目、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縣級圖書館文化館修繕專項資金、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專項資金等一系列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顯著改善了基層文化設施的整體面貌。(記者 張賀)

 
 
 相關鏈結
· 西藏自治區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綜述:和諧展新姿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