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精心傳承——西藏解放60年文化遺産保護成效顯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6月23日電(記者 德吉、邊巴次仁)近日,西藏文化遺産保護領域頻傳喜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新增16項,貝葉經的調查、整理、登錄、編目及印影工作全部完成,“十一五”22項重點文物保護維修工程9處正式竣工……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投入鉅資維修文物古建,多種手段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傳承和發展。

    歷時兩年、投資1817萬元的拉薩大昭寺文物本體保護維修工程近日正式竣工。此項工程是“十一五”期間國家對西藏實施的22處重點文物維修工程中的一項。

    這22處維修工程總投資達5.7億元,投資超過了之前的三大文物維修工程,創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文物維修一次性投入最多、維修點最多的紀錄。截至目前,22項工程已竣工9項。

    為了保護西藏的文化遺産,上個世紀80年代起國家先後對布達拉宮、大昭寺等一大批寺廟古建築進行了保護修繕,對西藏文物維修的總投入已達近14億元,確保了這些文物“延年益壽”。

    從1989年到1994年,國家撥出5500萬元資金和大量黃金、白銀等物資,對布達拉宮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維修。對布達拉宮進行的首次重點維修在中國文物保護史上是空前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古建築保護史上的奇跡,對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2002年實施的布達拉宮二期、羅布林卡、薩迦寺三大文物維修工程歷時7年,總投資達3.8億元。2008年起,國家又投入5.7億元實施“十一五”文物維修保護工程。

    “這些維修工程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及時排除了文物古建由於年代久遠等原因存在的各種隱患。”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旦增朗傑説。哲蚌寺僧人阿旺東覺説,僧眾對維修工程很滿意,維修也沒有影響寺廟的正常宗教活動。

    不僅有形的文物建築得到保護,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得到有效保護、傳承。近日,在國務院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中,西藏有16項榜上有名。至此,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增加至76項。

    2005年,西藏全面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國家和自治區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專項保護西藏非遺代表作。截至目前,西藏非遺各類傳承隊伍已發展到2萬多人。

    《格薩爾王傳》的搶救與整理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化項目,國家為此設立專門機構,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目前,西藏自治區的學術機構已先後尋訪到57位民間説唱藝人,並對其中15位説唱的《格薩爾王傳》錄音超過5000小時。

    76歲的次旦多吉出生在戲班裏,8歲就開始上臺演出。在舊西藏連溫飽都成問題的他,如今已成為藏戲覺木隆派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每年享受5000元的政府津貼。

    從佛教音樂、傳統音樂、舞蹈、藏戲等文藝項目,到藏族邦典、藏刀技藝、卡墊織造、藏族造紙、傳統醫藥等技藝項目,西藏目前已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76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22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3名,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134名。各傳統行業文化名家在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扶持下,傳承發展著藏族傳統文化。

    此外,在2010年,西藏首次大規模古籍普查保護工作全面展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專門設立藏文古籍保護工作小組,並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經費中設立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專項經費,這樣的保護支持力度在西藏古籍保護史上尚屬首次。目前,西藏已有34部珍貴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西藏文化遺産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民族傳統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尼瑪次仁説。

 
 
 相關鏈結
· 西藏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