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6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亞宏)英國在開放貿易及技術創新方面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經驗,而中國是新興的貿易和投資大國。中英兩國具有牢固的共同利益,雙方經貿合作在2011年上半年發展勢頭迅猛,正朝著到2015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的新目標邁進。
雙邊貿易增長迅速
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在英國出口市場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金融危機後兩國深化經貿合作的意願進一步增強。
據中國駐英使館經商處介紹,2011年前5個月,中英商品貿易額達209.7億美元,同比增長17.4%。其中,中方對英出口155.5億美元,增長13.6%;自英進口54.2億美元,增幅為29.6%。目前中國已成為英國第十大出口目的地國,在汽車、醫療設備、紙漿、藥品、貴金屬及寶石等領域,雙邊貿易增長迅速。
目前,中英雙向投資共同驅動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中國企業日益看重英國國際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技術來源地的作用,近兩年對英投資加速,雙向投資不平衡的狀況得到改善。目前英國是歐盟內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對華直接投資國,中國在英直接投資居第六位。截至2011年4月底,中國對英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約12.5億美元。
合作形式日趨多元
目前,中國對英投資方式已從初期的綠地投資發展到參股和並購,投資領域從貿易、銀行、保險、電信、航運等部門延伸到高端製造業、創意産業、研發中心。
今年5月,上汽集團收購羅孚公司6年來推出研發和生産的第一款新車——MG6,秉承“英國設計、中國生産、英國組裝”的模式,堪稱中英合作的最新典範。此外,重慶長安汽車在英國設立研發中心、中國有色國際參股英國科瑞索公司、中石油集團收購英力士公司部分煉油資産等也都體現出中國對英投資方式的轉變。
在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雙輪驅動”下,中英金融、教育、旅遊合作穩步發展。依託倫敦和上海的金融中心平臺,雙方企業上市融資方興未艾。金融危機後,倫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並沒有動搖。截至2010年底,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總市值已達147億英鎊(約合235億美元)。不僅如此,倫敦也日益成為中國企業開拓歐洲大陸及全球其他市場的“跳板”。同時,隨著上海的國際板建設加速,英國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也正在爭取首批在上海國際板上市。
經貿互動後勁十足
目前,中英雙邊商品貿易額僅佔中國商品貿易總額的1.8%和英國商品貿易總額的5.5%,中英服務貿易額僅佔英國服務貿易總額的1.3%,雙邊貿易還有很大發展潛力和空間。中國駐英使館經商處公使銜參讚周小明表示,目前中英經貿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英國工商界對於發展對華經貿合作熱情空前,後勁十足。
高端製造和基礎設施可望成為雙邊貿易增長點。儘管中英投資在中國與歐盟成員國中位居前列,但主要集中在石化、汽車等傳統領域。英國在高端製造、信息技術、生物制藥等行業技術先進,雙方可共同打造中英新標誌性項目,樹立合作的典範。英國基礎設施資金缺口較大,中英雙方在電力、交通、通訊等領域存在商業機會。
中小企業合作也將是中英經貿合作中新的亮點。英國許多中小企業在一些零部件上掌握全球領先的“獨門絕技”,産品科技含量豐富、設計理念先進、附加值高,適合不斷升級的中國市場需求。
中英雙方在低碳和綠色經濟合作方面也有巨大空間。英國是低碳經濟的積極倡導者,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領域開發早、投入大、成果多。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包括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及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雙方在碳捕獲和儲存、清潔能源和可持續城市發展等領域的合作有了良好開端。中英可將技術、資金和需求等要素更好地結合,實現低碳和綠色技術的産業化和商業化,將兩國在低碳經濟領域的合作做實、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