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中國共産黨光輝歷程的時代畫卷
——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巡禮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周瑋)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光輝歷程·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大規模匯集了以中國共産黨的歷史為主題的優秀美術創作,使觀眾沿著黨的足跡回顧黨的光輝歷程。
中國美術紅色經典鋪陳恢宏黨史畫卷
走進中國美術館一層展廳,一股熱騰騰的藝術氣象撲面而來,近300件作品構成了展覽恢宏壯觀的面貌。
此次展出的作品以中國美術館館藏為主,兼及部分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機構的藏品,作品類型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連環畫、年畫等,均為著名美術家的代表作,其中大量作品是20世紀,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美術創作的經典。展覽突出美術作品對黨的歷程的反映和表現,分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設不同篇章。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介紹,這次展覽呈現出三個突出特點:一是以史詩般的丹青畫卷展示出中國共産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二是薈萃名家名作展示出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中國美術創作的時代精神;三是以鮮明的主題性和極高的藝術性展示出中國美術在重大主題創作上的學術特色。
經典總是永遠有魅力的,這次展覽就讓觀眾感受到幾代中國藝術家表現出的主旋律美術創作魅力,其中膾炙人口的作品有羅工柳的油畫《前仆後繼》,何孔德、高泉、紀曉秋、陳玉先合作的油畫《秋收起義》,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胡一川的油畫《前夜》,靳尚誼的油畫《瞿秋白》,沈堯伊的連環畫《地球的紅飄帶》,潘鶴的雕塑《艱苦歲月》,沈嘉蔚的油畫《紅星照耀中國》,唐一禾的油畫《七七的號角》,王朝聞的雕塑《劉胡蘭》,侯一民的油畫《青年地下工作者》,聞立鵬的油畫《紅燭頌》,周思聰的中國畫《人民和總理》,劉大為的中國畫《晚風》等。還有一部分以往較少展出但非常切合這次展覽主題的作品,例如徐悲鴻1949年創作的中國畫《在世界和平大會上聽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張仃1949年創作的宣傳畫《在毛澤東旗幟下前進》、蔣兆和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中國畫《毛主席與戲曲名家》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産生的一大批作品,也被選入這個展覽。如胡偉的綜合材料繪畫《陳獨秀與〈新青年〉》,何紅舟、黃髮祥的油畫《啟航——中共一大會議》,趙建成的中國畫《國共合作——1924·廣州》,王明明、蔡玉水合作的中國畫《刑場上的婚禮》等。另外,反映改革開放以來黨所領導的新的偉大事業的作品也佔有充足的分量。
主旋律美術創作奏響時代旋律
“當美術史上的經典和當代美術創作的力作並置在一起,構成一部反映黨的光輝歷程的視覺史詩時,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創作的重要文化特徵也醒目地彰顯出來,那就是關注現實、反映社會發展、表現時代精神的主流意識和主體品質。”范迪安説。
通過這個展覽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作品,還可以看到黨的文藝方針所指引的中國美術發展歷程。
范迪安説,中國共産黨從創建開始,就重視用文藝作品宣傳黨的綱領和方針,發揮文藝鼓舞人民、激勵人民的作用,在大革命、井岡山鬥爭、紅色蘇區、萬里長征等歷史時期,“革命畫”就成為黨的事業的組成部分。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鼓舞下,革命文藝開闢了中國文藝創作新的航程。在黨的“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指引下,中國美術更加寬闊地表現現實生活與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在這個展覽中,那些伴隨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烽火創作出來的作品,特別是從延安時代發展起來的革命版畫,既表現了嶄新的思想內容,又透露出鮮明的民族形式,其藝術語言就足以把人們帶入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些從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後就開始組織的革命歷史畫創作,為中國繪畫特別是中國油畫帶來了發展契機,使中國油畫進入思想性與藝術性並重的時期,並且積累了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方法和經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術在風格語言上廣泛吸收世界美術的優長,更加自覺地傳承自身的傳統精華,形成了多樣化的語言追求,為主旋律美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