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16日電(記者 李榮)記者近期在上海一些區縣基層採訪時了解到,志願者隊伍已逐步從“自發到自覺”,壯大成為創新社會管理的一支新興力量。不少志願者已有了“民間責任身份的認同”,在服務社會、與社會的互動中獲得社會經驗,追求一種心靈上的慰藉。一些基層社區打通區域內的各種界限,實施社區、校區之間的對接,把志願者與社區服務與管理“組合”起來。
在楊浦區,區文明辦負責人對記者説,目前這個區已有6萬多名註冊志願者,2000多個服務項目。通過志願者註冊後臺管理系統,及時發佈服務信息,讓廣大志願者在平臺上快速檢索適合自己參與的志願服務項目,並且使平臺成為志願者的精神家園。
楊浦是國家的創新型城區的試點區,區域內高校多,社區、校區、園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機制正在全面深化。楊浦區委宣傳部長、區志願者協會會長鄒明説,社區與校區在志願者服務領域有“天然的對接空間”,校區內有大量急需各種社會經驗和社會歷練的學生志願者,而社區內有多層次的社會服務與管理的平臺和資源,兩相結合,是上海志願服務逐步走向制度化的一條有效途徑。
在今年的暑期,楊浦在延吉、殷行、長白等街道、社區推出“楊浦一家親——來滬青少年社會融入服務項目”,復旦大學的志願者和社區內的青少年社工組合起來,給農民工子女上輔導課,提供各類關愛服務。據了解,社區正在發揮“志願中心”的作用,為高校的學生志願者隊伍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同時為高校教師志願者隊伍提供授課的講臺,五角場街道與復旦大學對接的“復旦大學講師團”,每年都要為社區居民傳授法律、科普、養生等方面的知識,已經堅持了多年。
在上海的徐匯區,志願者也已成為社會自主管理中一支越來越可依靠的力量。目前全區各類志願者已超過12萬人,佔常住人口總數的8%左右。徐匯區文明辦負責人盧蘊玉説,志願者隊伍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從自發到自覺”。
在上海市誌願服務基地之一的上海徐匯區中心醫院內,最近3年多來志願者隊伍累計已達到900多人次。醫院社工部主任許廉説,有些生死一線的大病病人,病好了就到醫院來開導有同樣經歷的其他病人,他們之間有真正的“共同語言”,這種溝通是醫生、護士代替不了的。有的大學生志願者,參與最簡單的導醫服務,為慌亂的病家理清就醫的“流程”等等。志願者在社會公共空間中的“潤滑劑”作用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