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的重托,未來的期望。
天津濱海新區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帶動中國區域發展的第三經濟增長極。
2007年12月、2010年3月、2011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3次提出:努力使濱海新區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為進入全面開發開放新階段的濱海新區指明了方向。
“排頭兵”是濱海人艱苦創業的不懈追求。濱海新區有一批爭當“排頭兵”的大項目、好項目,爭當“排頭兵”的新城區和功能區,更有一批爭當“排頭兵”中的排頭兵——一線基層共産黨人,全區4300多個黨組織、近10萬名黨員學習、思考、創新,開創開發開放的大業。
“10大戰役”衝在前
2006年5月,中央將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確定為國家重要戰略部署,吹響嘹亮的號角。
黨中央、國務院每一次對濱海新區的重大部署,天津市都迅速出臺實施意見,貫徹落實。
2007年天津市第九次黨代會的會議報告,鮮明地體現了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這一主題。天津市委、市政府隨即成立了以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張高麗為組長的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領導小組,就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問題集思廣益,籌劃決策。
天津市委把打好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攻堅戰擺在全市“五個攻堅戰”的首位。濱海新區把“攻堅戰”細分為“10大戰役”,作為爭當“排頭兵”的具體舉措。在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加快南港區域、臨港經濟區、核心城區、中心商務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東疆保稅港區、濱海旅遊區、北塘經濟區、西部區域、中心漁港經濟區10大平臺的建設步伐,氣勢恢弘。
勇於挑戰自我的王俊明來自大港油田集團,投身南港工業區的開發建設,在鹽鹼灘塗上書寫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南港規劃建成“世界一流、中國領先”的重化産業和港口綜合功能區。初始無隊伍、無資金、無項目,王俊明拿出石油會戰的幹勁,辦公室設在車上,風裏來雨裏去,自稱:“不幹活難受,幹不好更難受。”
王俊明探索出施工單位項目部與項目黨組織同步建立,項目經理與支部書記同步配備,項目指標與黨建目標同步考核,黨建工作與項目施工同步推進的“四同步”工作法,100多家施工單位共建立60多個黨支部、黨小組,凝聚起萬名建設大軍,高峰時3.5萬人、3000余臺車、1000余艘船晝夜施工。此刻的南港已有50平方公里的土地擺放項目。去年9月,中國與俄羅斯1300萬噸煉油項目在南港奠基。工業區輪廓初顯,中央領導同志稱讚,這是一塊“寶地”。
兩年中,公司從組建時的幾人發展成百餘人的創業團隊,70%以上是共産黨員。王俊明堅持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標準,按照産業規劃和化工産業鏈長的特點,著力引進大項目好項目,項目“投産達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儲備報批一批”。
王俊明現任南港工業區開發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他勒石“幹事創業”放在公司院內,時時警醒自己。
北塘經濟區聚集新型服務業。一期投入大型國有企業6萬名建設者。身為綜合開發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管委會黨組副書記的續光,從到北塘的第一天,就打揹包吃住在指揮部,白天他在工程現場,晚上召開參建單位碰頭會,細化措施。續光協調“建設”與“招商”的矛盾,推行新區的“指揮部+管委會+平臺公司”三位一體的機制。目前,已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總部落戶,從打造“啟動器”進而轉化為“吸附器”。
國有企業是“10大戰役”的主力軍。濱海建投集團中心漁港開發公司在項目建設初期,面臨無水無電無路,黨員幹部每日在灘塗往返幾公里,在簡易棚中風餐露宿商討施工細節。圍繞打造北方冷鏈物流與水産品加工集散中心及北方遊艇産業中心兩大定位,“工作趕在先,黨員站在前”。成立了以投資方為主,施工、設計、監理、總包,包括外來工黨員參加的臨時黨支部,發揮服務、保證、監督作用。在10平方公里陸域鹽池地及8平方公里海域上,實現一年圍海、兩年造陸、三年成港的目標。區國資委黨委書記劉建中説: “國企黨員在開發開放攻堅戰中既是中堅,也是突擊隊和尖刀班,鍛造出一支知難而進、敢打硬仗的先鋒隊伍。”
“10大戰役”凸顯濱海新區大建設、大發展的態勢。發展方式從傳統重化工到高端製造業整體佈局轉變,經濟結構從工業到現代服務業全面推進調整。今年上半年全區經濟運行速度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完成生産總值2806.95億元,同比增長23.6%。
“10大改革”領潮表率
天津市委副書記、濱海新區區委書記何立峰説,總書記要求努力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深入”意味著更高標準,代表著更高層次,體現著更高水平,更具示範意義,因此,要敢闖敢試,奮力攻堅。
濱海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第一個3年實施計劃告竣後,今年6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又啟動了第二個3年(2011—2013年)實施計劃,以之為龍頭,全力推進全市改革開放。
先行先試是國家給予濱海新區“含金量”最大的政策,新區將新3年實施計劃細化為“10大改革”,涉及行政、審批、土地、住房、衛生、金融、外經、城鄉、國企和非公經濟以及社會10個領域。
今年2月起,天津市向新區首批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和擴大新區行政審批權限事項110個,落實“新區事新區辦”。新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許春梅告訴記者,新區同時加速放權,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審批事項擴權給城區管委會,各管委會逐步將審批權限向街道行政服務中心下沉。
中心推行首席代表責任制,窗口現場審批100%。實行投資項目聯合審批幫辦、領辦、代辦機制,“保姆式”服務制度化、基層化。
據了解,濱海新區審批事項減至230個,減少比例46.7%,平均承諾辦結時限壓縮到6.15天,提速27%,是全市審批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
何為“先行先試”?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忠東認為,創國內第一才行,第二都算不上。
他帶頭組建東疆獨有的金融與租賃發展辦公室和企業創新服務辦公室,以飛機、船舶、大型設備租賃和産業基金招商為突破口,帶動飛機船舶基金、銀行和離岸金融産業發展。目前在東疆註冊的租賃公司已達106家,完成租賃飛機38架、離岸租賃船舶22艘,金額超過30億美元,成為國內目前最主要的單機、單船租賃的集聚地,吸附力與日俱增。
張忠東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被評為新區的優秀共産黨員。
改革是新區的標誌。在濱海新區,每一項改革都有責任分工和責任部門,共産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站在潮頭,參與改革、支持改革、推動改革。
社會管理關注民生
濱海新區既強經濟,又強社會,協調發展。中央政法委、中央綜治委將濱海新區確定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區,民政部與天津市政府共簽推進濱海新區民政事業創新發展合作協議,使之成為探索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先行區。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各基層黨組織,積極推動整合政府、社區、社會資源,打造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共同體”。
康翠社區黨支部書記林德菊每天一上班就打開網絡智慧辦公系統,瀏覽社區論壇,隨時知曉居民的需求。她從應聘開發區社工,出任社工站站長,直選居委會主任,當選黨支部書記,10年耕耘在社會管理的基層。在開發區,社區黨支部與居委會、社工站、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5方協調聯動”,解決涉及多方利益的難題。專兼聯合,吸納來自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和自由職業者等進入居委會,擴大居民自治。居委會“議事決事”,社工站“辦事幹事”。在社區按每400戶配一名社工,劃分責任網格,跟蹤民生民事。
林德菊介紹記者認識了社工周明亮,小周天天入社區巡查、接待居民投訴、關注網上論壇,及時向開發區“網格化數字社區管理系統”上報發現的問題,系統對責任部門辦理問題的過程實時監督。小周説,一般問題當天都能解決。
今年濱海新區民政局將新港街道作為“樞紐型”社區社會組織試點,在全區推廣,提升社會組織的服務能力,使新區的居民由“社區人”逐漸轉變為“社團人”。
濱海新區的快速崛起吸引外來建設者已超百萬。讓外來務工人員生活幸福,對新區社會管理創新既是新壓力也是新課題。
來自黑龍江伊春的共産黨員王景秀在塘沽向陽街道開辦了兩所幼兒園,入園者多數為青年農民工的子女,讓他們與本地孩子融合在一起,平等相待;山東泗水的共産黨員高岩擔當向陽街道農民工聯絡員,自學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課程,兼職推廣一家直購網站……向陽街道承擔了民政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合作項目“青年農民工融入社區試點”,在街道工委的支持下,建立了青年農民工融入社區工作站和青年農民工之家,工作站裏有流動黨員學校,及時提供黨務政務、政策諮詢、就業信息等服務。外來務工人員把自己當作街道的主人,把新區當作 “第二故鄉”。街道工委書記巨偉説:“我們建立起一個外來務工人員與當地居民深入溝通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融入社區。”
近年濱海新區每年表彰外來建設者上千名,解決新區市民戶籍,同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為外來務工人員統一規劃建設者之家、青年公寓等,推行集宿式公寓式管理。中新天津生態城建投公司總經理祁振峰帶領他的團隊建立了新區第一個大規模專供建築工人居住的公寓,有獨立的衛生間、淋浴間、餐廳和圖書室,配套有超市、飯店、郵局、藥店,可居住農民工8000人,目前已入住6000余人。
新區區委宣傳部把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作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點,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為建設者之家和項目工地裝配了500多臺電視機,放映電影700多場,配備圖書30多萬冊。
“濱海的開發建設依靠外來務工人員,建設成果理應由他們共享,”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宗國英説。新區將大力實施“建設者之家”建管模式,哪有建設現場,哪就有外來建設者的家園。
在濱海新區,共産黨人恰如銜泥的燕子,為民生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