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走出連片貧困: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更需大力攻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04日 07時25分   來源:人民日報

    巍巍武陵山,綿延渝、鄂、湘、黔4省市,石山林立,千山萬嶺,層巒疊嶂。

    走進武陵山區,貧困,還是貧困。這裡貧窮扎堆,湖南省20個國家開發工作重點縣,武陵山區佔了14個;這裡,農民在狹窄的坡地上種瓜點豆,犁地時,三五步便到了頭;這裡,不少農民過著“三間土坯房,一鍋包谷粥”的生活,不通公路、飲水困難等現象在許多村寨不同程度存在。

    武陵山區是我國連片特困地區的縮影。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連片特困地區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這裡的貧困依然面廣程度深,很多地方貧困發生率高達20%以上。

    必須採取超常規的扶貧手段。

    連片貧困如何扶

    “大貧困”需要合力攻堅,連片開發

    新形勢下,各種惠農政策共同作用,各方力量合力攻堅,大扶貧格局逐步形成。啃下連片貧困這塊硬骨頭正當其時!

    不突破基礎設施瓶頸,脫貧致富如空中樓閣。“一行二三里,停車四五回,拋錨七八次,八九十人推”。位於滇桂黔石漠化區的廣西東蘭、鳳山、巴馬三縣,是典型的“老、少、邊、山”連片特困地區。單靠自身力量,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驅趕基礎設施落後這頭脫貧攔路虎。從2003年起,廣西舉全區之力對“東巴鳳”進行連片扶貧。短短兩年時間完成了75312個項目,舊貌換新顏,當地群眾敲鑼打鼓,稱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為當地的“第二次革命”。

    “過去為何年年扶貧不脫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資金撒胡椒面,缺乏整體謀劃和整合力量。”貴州省銅仁地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肖洪説。2007年,印江縣開始了“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

    最貧困的杉樹鄉打響了試點第一槍。全鄉17個行政村,貧困村有14個。這裡窮在山,困在路,苦在水。扶貧開發必須加大力度。

    整村推進升級為整鄉推進。印江將各部門分散的各類涉農資金,統籌整合。2007年以來,杉樹鄉扶貧開發投資強度相當於原先整村推進時的近10倍!

    資源大整合,社會大參與,群眾大發動,連片開發。大扶貧帶來大變化。“過去買包鹽巴要走25里山路!每天起大早才能打到一桶水,這桶水能沉澱出一碗泥沙,現在村村通公路,高山種茶葉,平地種果蔬,燒飯用沼氣……”大寨村村民張著貴笑著數説這幾年的生活變化。全鄉貧困發生率比試點前下降了20%。

    貧困片區如何走出“塌陷”

    國家政策要傾斜,更要抱團謀發展

    打開地圖,可以發現,連片特困地區多半屬於省際交接的邊界地區,中心城市難以對其産生有效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很容易形成發展“塌陷區”。

    如何走出“塌陷”?“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在連片特困地區啟動扶貧開發攻堅工程。

    “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問題,僅靠中央、省的一般支持和地方的努力難以短期內解決,迫切需要上升到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高度。” 國務院扶貧辦全國貧困地區幹部培訓中心主任黃承偉博士建議。他曾帶領中外專家調研組,對武陵山區貧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抽樣調研。

    連片特困地區最需要什麼樣的支持?“國家應該加大對連片特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事業的投入與轉移支付。”這是採訪中地方領導説得最多的建議,而他們最盼望的政策支持是優惠稅率,因為它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有效解決貧困地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市場化發育程度低等瓶頸。

    “一畝竹林的補償款,還抵不上一根竹子的價錢,這種狀況不能繼續下去了!”在武陵山區採訪,幹部群眾強烈呼籲改變當地保生態做貢獻卻長期受窮的局面。

    大部分連片特困地區生態區位重要,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分區,屬於限制開發或禁止開發地區。黃承偉建議國家設立生態扶貧基金,扭轉在連片特困地區普遍存在的“生態致貧”現象,實現生態得保護、農民能致富。

    坐等國家支持肯定不行,許多連片特困地區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攜起手來抱團戰貧困,謀發展。

    張家界、鳳凰古城、梵凈山……武陵山區旅遊資源豐富,很多地方都把旅遊業作為優先發展的脫貧産業。但各個景點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北京至貴州銅仁的航班曾出現九成乘客不去梵凈山,而是直奔湖南鳳凰古城的現象。

    解放思想,不能再關起門唱卡拉OK了!不管機場是姓“黔”,還是姓“湘”,能促進兩地發展就是好事。於是,我國誕生了首座跨地區命名的機場——銅仁·鳳凰機場,“梵凈山+鳳凰古城”文化旅遊線路遊客如織。機場改名第二年,銅仁地區旅遊總人數同比增長68.4%,總收入增長89.4%。梵凈山麓的貧困村民臉上寫滿了燦爛的笑容。“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小小的農家樂一下子摘掉了我全家的貧窮帽,現在每天能有500多元的收入。”村民楊興動情地説。

    大協作,大融合,大發展。如今,武陵山區各個景點,“珍珠”逐漸串成“項鏈”,旅遊業全面快速發展。不光是旅遊,在武陵山區,越來越多的資金、人力和技術正集合在經濟協作區的旗幟下。

    産業脫貧怎麼做

    充分挖掘特色扶貧産業做大做強

    脫貧致富,最終要靠強有力的扶貧産業帶動。

    連片特困地區“困”在了哪?各地都有本難念的經。

    但是,換個角度看問題,那些地區,多半擁有獨特而悠久的文化,一片片多彩的土地;多半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特色産品,一片片美麗的土地。“如果創造好條件,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很多連片特困地區將實現超常規的發展。” 華中師範大學減貧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陸漢文教授説。

    “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之後的發展,就是極好的例證。

    基礎設施改善後,中草藥、板栗、八角、桑蠶……這些原先深藏閨中的特色資源得到有效開發。企業+基地+農戶,一家家深加工企業紮根落戶,一個個生産基地拓展壯大,一戶戶農民脫貧致富。依託特色産業,扶貧大會戰後東蘭縣經濟連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過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了一番多。

    “我們這裡不是沒有好東西,現在我種板栗、養蠶養豬,每年能有五六萬元的純收入,供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還過得輕輕鬆鬆。”東蘭縣隘洞鎮納就村的韋正義笑著告訴記者。

    不光是“東巴鳳”,在連片特困地區,特色産業扶貧,花開朵朵。“貧困人口發展能力弱,産業扶貧過程中,一定要瞄準他們。針對最窮的群體、最困難的地域開展針對性的扶持,這對啃下連片特困這塊硬骨頭至關重要。” 陸漢文説。(記者 顧仲陽)

 
 
 相關鏈結
· 山西省16.5萬名普通高中貧困生將領到秋季助學金
· 遼寧省38萬名城鄉貧困殘疾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級工會共資助貧困學生1.1萬人
· 宋慶齡基金會專項基金助620名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 寧夏南部山區10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9萬多人
· 青海省12歲以下貧困家庭弱視兒將獲免費治療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