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形勢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總體有利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談我國對外投資合作熱點問題
新華社廈門9月6日電(記者王希、胡蘇)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歐洲債務危機波瀾暗涌,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前景如何?經歷了自2008年以來快速增長,中國對外投資有何新趨勢、新特點?如何看待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前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一系列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走出去”仍處於起步階段
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6日在廈門聯合發佈的《201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再創新高,躍居全球第五。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説,儘管發展速度比較快,但是我國對外投資仍然處在起步初級階段。截至2010年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規模為3172億美元,僅佔全球投資存量的1.6%,這一數字甚至少於美國去年一年的對外投資額。
“由於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就既有成長的快樂也有成長的煩惱。”沈丹陽説,這些都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當前機遇大於挑戰
當前歐債危機向歐盟核心國家蔓延之勢是否會放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腳步?沈丹陽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投資肯定會有影響,對中國同樣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是總體來看,當前的經濟形勢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機遇大於挑戰。
沈丹陽分析説,這是因為首先市場仍有需求,尤其在並購方面,同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企業的國際經營能力和相對競爭力在進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從總體經濟發展戰略角度,中國政府大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為59.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1%。事實上,早在歐債危機發生之前,中國企業到歐洲投資已經呈現大幅增長態勢。
沈丹陽表示,相信隨著更多的歐洲國家政府、企業和當地民眾看到中國投資不僅給當地經濟增長帶來活力,而且為當地就業等方面也都帶來很好發展,下一步中國對歐投資仍然會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
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尤其是在能源、資源領域的投資受到廣泛關注。沈丹陽表示,2010年中國對非投資佔整個中國對外投資的3.1%,規模很小,其中資源類、礦産類項目僅佔投資總額的29%左右。
他説,中國對非洲投資是受到非洲國家和人民廣泛歡迎的,因為中國對非投資不僅給當地帶來經濟的增長,更重要的是,為非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包括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勞力資源培訓。
此外,一些西方輿論質疑中國國有企業代表中國政府,其對外投資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對此,沈丹陽表示,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國有跨國公司日益成為重要的直接外資來源,全球650家國有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2010年對外投資佔全球直接外資的11%。在這650家國有跨國企業中近一半集中在發達國家,根據報告,中國只有50家。
“中國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是自主決策、自主經營並且自負盈虧的,政府在其中只是起到一種政策引導、戰略規劃制定以及提供好的環境和公共服務的作用。”沈丹陽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