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趙醫生(右)在牛女士家中,指導她進行康復訓練。10年前,牛女士由於腦出血引發左側肢體偏癱。後來在家庭醫生的指導下,定期做康復訓練,如今身體狀況得到了改善,生活已能夠自理。
2010年,北京市各級醫療機構接診患者1.46億人次,平均一天有40萬人次看病。尤其大醫院“掛號難、住院難”,讓眾多患者苦不堪言,有患者不得不在醫院徹夜排隊。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北京市採取了諸多措施,家庭醫生便是其中一項。北京“家庭醫生式”服務以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為主要內容。社區衛生服務團隊與服務家庭簽訂協議,為居民提供個性、連續、主動的健康責任制管理服務。北京市衛生局推行的“家庭醫生式”服務,每個團隊由全科醫生、護士、預防保健人員3人組成,最多簽約不超過600戶。目前簽約“家庭醫生式”服務的人數已達50余萬。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9月23日,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趙醫生(後)在牛女士家中,指導她進行康復訓練。10年前,牛女士由於腦出血引發左側肢體偏癱。後來在家庭醫生的指導下,定期做康復訓練,如今身體狀況得到了改善,生活已能夠自理。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9月23日,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左)在給一位簽約“家庭醫生式”服務的居民檢查身體。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9月23日,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趙醫生(左)在給簽約了“家庭醫生式”服務的楊女士進行肢體康復按摩。楊女士患有骨關節病,無法下蹲,上樓梯也成問題。經過社區衛生站一年半的康復訓練,她的身體狀況得到了改善。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