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興酣落筆搖五嶽——山東省文化體制改革巡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9日 07時35分   來源:人民日報

    泉城之夜,能容納千人的濟南人民會堂座無虛席。觀眾熟悉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悠然響起,舞臺上的大幕緩緩拉開,一輛火車飛馳而來,十幾名雜技演員上下翻飛,以高超的蹦床雜技來表現當年鐵道遊擊隊員的風采……這是《粉墨·紅色記憶》今夏演出的最後一場。

    《紅色娘子軍》、《智取威虎山》、《紅燈記》,這些經典的藝術形象與雜技中的綢吊、柔術、車技、轉毯等高難度動作嫁接,在《粉墨·紅色記憶》中得到了全新的詮釋。濟南市雜技團團長鄧寶金沒有想到,他們這個原來只會在國際上拿金牌的雜技團,如今通過轉企改制,把金牌變成了“金礦”。

    像濟南市雜技團這樣拿過各種各樣金牌的文藝團體,在山東比比皆是,如今乘著改革大潮,他們又經歷著新的蛻變,創造著“興酣落筆搖五嶽”的輝煌。

    比較中警醒,謀定而後動
    跳出山東看,改革尤為迫切;跳出文化看,才能謀劃改革的大格局

    山東是文化大省、孔孟之鄉,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新建成並於去年10月免費開放的山東省博物館,我們看到,早在四五十萬年前,與“北京人”同時代的“沂源人”就在齊魯大地上生活著。距今6000年到4000年間,齊魯先人創造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而2000多年前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説,更是深深影響了中國。山東人和山東經濟社會的各方面,都有著儒家文化的烙印,黃河文化、泰山文化、運河文化、濱海文化,無一不是源遠流長。

    山東也是一片英雄的沃土,有豐厚的革命文化積澱。作為全國著名的四大革命根據地之一,這裡曾發生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有棗莊鐵道遊擊隊活動區;這裡有感天動地的沂蒙精神,有無私奉獻的齊魯胸懷。

    歷史傳統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這是優勢,但有時也是劣勢。守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山東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僅為3.12%,文化産業發展與經濟位次很不匹配。山東人有擔當、重義氣,但同時給人的印象又相對保守,瞻前顧後,似乎從不為天下先。

    2003年,山東成為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省。改革,在這個文化厚重的大省開始艱難起步,但更多的還是在等待觀望。

    觀望是緣于害怕。大家總結有三怕,一是怕丟鐵飯碗,二是怕丟退休後的保障,三是怕沒有回頭路可走。“如果推到市場上失敗了,會不會連原來的陣地都丟了?”“現在至少逢年過節還能撐一台晚會,如果人都流失了,老百姓看什麼呀?”“雖説是不破不立,可是破了沒有立起來怎麼辦?”

    在這樣的觀望中,許多原來與山東在一個起跑線的省市,跑到了前面。

    各省都在發力,山東何去何從?環視周圍的江蘇、安徽等省,山東深刻認識到,早改早受益,大改大變化,真改真見效。

    一場改革在大刀闊斧進行之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經過激烈的討論,經過自我的沉澱,也是必然的過程。觀念的碰撞,為的是下一步改得動,改得順,改得好。

    2010年7月,山東省召開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産業振興大會。省委、省政府確立“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文化産業增加值翻兩番,逐步成為支柱産業”的奮鬥目標。這是山東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做出的全面部署,也是一次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的大會。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強調:“要像重視經濟工作那樣重視文化工作,像重視物質文明建設那樣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像重視做強經濟硬實力那樣重視做強文化軟實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如今不再只是詩詞曲賦歌舞昇平,它包括了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全新認識,包括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比翼齊飛,包括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

    大會開了整整3天,所有的幹部都被要求聽會,一直到基層的每個鄉鎮,都進行了現場直播。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説:“我們是跳出文化部門、文化領域來看文化體制改革的。從國家發展的大格局來看,一個經濟強省也要成為有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強省;從全省發展的歷史脈絡看,山東改革開放這些年,經濟發展得最好的時候都是幹部思想最解放的時候。哪個地方的改革意識最濃厚,哪個地方發展的步伐就會比別人快一些。文化體制改革也不例外。”

    山東上上下下對於文化的認識比過去更全面、更豐富了。理順了文化與市場的關係,文化的産業屬性自然就受到重視,文化産業的發展規律自然就受到尊重;搞清了文化的公益性,文化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就不成為問題;想明白了文化的先進性來自哪,文化與科技的嫁接就變得順理成章。

    山東人不做則已,做就一做到底、一飛沖天。

    如今也開風氣先,興酣落筆搖五嶽
    只有使被改革者意識到“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動”,“誰改革,支持誰”,改革才能勢如破竹

    這曾是一個沉重的事實。山東省118家國有文藝演出院團,全省文藝院團一年演出的總收入,還不到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江蘇演藝集團這樣頂尖演藝集團的一半。經營困難、依賴財政撥款、大多數縣級院團沒有固定資産積累,沒有藝術再生産的投入機制,這種生存狀態不改就是死路一條。

    “茂腔一唱,餅子貼在鍋臺上,鋤頭鋤到莊稼上,花針紮在指頭上。”曾有民謠這樣形容膠東人對於茂腔的癡迷。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大家還沒來得及高興,就得知自己要轉企改制。這意味著什麼?

    改制前的劇團資産負債率為60%,少演少賠多演多賠,不改也確實沒有出路,但如何改?高密市文廣新局局長邵春生説,當時決定改制時,最怕的是祖祖輩輩流傳的茂腔在自己的手上給毀了。讓他欣慰的是,政府並沒有簡單地將大家推向市場,而是設立了非物質遺産保護基金,每年30多萬元,用於挖掘整理傳統劇目。政府還出資百萬元創立了茂腔少年班,培育後備人才。同時還大量購買演藝公司的演出,鼓勵他們赴社區、企業、學校、廣場推廣茂腔藝術。

    現在新組建的高密鳳城演藝公司,打破終身制,實行全員聘任制,因事設崗,競爭上崗,以崗定薪,面向市場,從過去的養人變成養戲。文化部對於高密茂腔的改革非常讚賞,把經驗向全國推廣。

    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山東省圖書出版的改革開始得最早。中央要求山東省改制的21家出版社,已經全部完成轉企改制,並且形成了山東出版集團、青島出版集團等國有骨幹文化企業。

    在這批“航母”級別的出版企業運作下,“魯版圖書”獨樹一幟。但提及改革過程中的陣痛,山東出版集團總編輯張成新感慨萬端,“改革不是演戲給別人看,涉及的是每個人的利益。過去都是一家人,用一把尺子來量,現在要轉換身份了,我們必須做到以人為本,設身處地為每個人著想,這是決定改制是否成功以及成果能否鞏固的關鍵。”當時他們請大家將自己的問題都列出來,歸納出40多種不同的情況,每一種情況都想方設法妥善解決,讓每個人的利益都達到最大化。

    如果説出版改革還有較好的基礎,那非時政類報刊改革無疑是這次文化體制改革的另一塊硬骨頭。

    我國的地市報刊面臨的突出問題是體制機制陳舊僵化,負債沉重,經營困難。一直敢為天下先的大眾報業集團,通過實行資本聯姻,在報業整合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條務實而有效的模式。

    2009年11月,大眾報業集團與濰坊日報報業集團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共同出資組建濰坊晚報傳媒有限公司,共同經營濰坊晚報。2010年9月,大眾報業集團與臨沂日報報業集團進行戰略合作,雙方以産權為紐帶,共同出資組建山東沂蒙晚報傳媒有限公司,並共同出資組建山東魯南商報傳媒有限公司。

    這樣的整合立刻産生了化學反應——濰坊晚報整合後第一年利潤比整合前翻了近兩番,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0%;讀者對報紙的認可度也顯著提高,2010年底發行量增長1萬多份。

    大眾報業集團與濰坊、臨沂兩市報業進行的戰略合作,被新聞出版總署認為符合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大方向、符合報業改革發展大趨勢,是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

    文化體制改革的“臨沂模式”,在全國也叫得很響。

    文化,在抓繁榮的同時,還必須抓管理。臨沂改革文化管理體制,打造文化行政主體,探索出在全國具有示範意義的文化綜合執法管理模式。他們整合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3家的執法職能,組建文化市場管理執法局,列為市政府一級局,以此統一全市的文化市場執法;同時歸併市文化局、新聞出版局、廣播電視局的管理職能,組建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合併廣播電臺、電視臺等,組建市廣播電視臺,成為獨立法人實體。改革達到了強化執法、統一執法,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目的,真正實現了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

    剛剛在山東衛視播完的新《水滸》,繼續了魯劇的“走紅”態勢。2008年,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闖關東》播出,在全國掀起收視潮,成為7年來最熱播的央視“開年大戲”,光是在央視的廣告收入就超過了3億元,被譽為中國電視發展的“最佳見證者”。

    2008年12月31日,山東影視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集團以山東影視劇製作中心為核心,整合山東電影製片廠、山東廣播電視藝術團、齊魯電視音像出版社等優質資源,使山東成為重要的電視劇生産銷售基地和有影響力的大型骨幹影視文化企業集團。之後山東電視人推出的《南下》、《沂蒙》、《生死線》、《北方有佳人》等電視藝術精品,以鮮明的個性、豐富的內涵,創造了收視率的神話。

    文化體制改革與其他的改革一樣,也是調整生産關係和解放生産力的過程。人的問題解決好了,就會煥發出巨大的潛力。

    會當淩“雲”端,一覽眾山小
    文化産業要形成規模,必須與高科技結合;提高科技對文化發展的貢獻率,才能提升文化的競爭力

    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産業,運用電子出版、數字影視、網絡傳輸等現代信息技術催生新的文化業態——這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的佈局,也是山東各地市的共識。

    文化創意、文化博覽、動漫遊戲、數字傳輸,這些新興産業,必須有高科技的支撐。在這方面,山東是較早覺醒的。

    7月7日,2011年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在青島拉開帷幕。作為我國雲計算、三網融合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龍頭企業——浪潮集團自主研發的“媒體雲”計算解決方案亮相電博展,吸引了世界各地參會者的關注。

    浪潮 “媒體雲”解決方案通過“雲”與“端”的結合,構造了新型融合電視應用,為三網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服務能力,是浪潮“雲計算”戰略在廣電行業的成功落地,它為提高我國文化産業的競爭力和軟實力,加快國內三網融合産業的發展進程發揮重要作用。人們羨慕地説,沒有像浪潮這樣的高科技企業的參與和貢獻,山東廣電領域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升級和轉型。

    如今,山東省17市和139個縣(市、區)的廣電網絡通過整合,實現了人、財、物的交割劃轉和垂直管理,組建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整合後的山東省廣電網絡用戶數達1700萬,成為全國第一大網。通過浪潮集團的“媒體雲”這一産品,濟南廣電順利完成了市區60萬有線電視用戶的高清電視平移,用戶可以在機頂盒上實現點播、回看、上網、讀報等多種應用,實現了從“看電視”向“用電視”的轉變,濟南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家採用高清雙向機頂盒完成整體轉換的城市。

    泰山是一座由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托舉起來的名山,泰安也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的城市。然而多少年來,這裡的旅遊業,一直都處在留不住人的尷尬狀態。如今,兩個融會了高科技的文化娛樂項目——大型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和泰山方特歡樂世界,讓來到泰安的遊客真正“一覽眾山小”,泰山的“半日遊”也發展為“二日遊”。

    白天,遊客可以到亞洲規模最大的高科技文化主題公園泰山方特歡樂世界遊玩,去領略“飛越極限”時的震撼。亞馬孫平原、金字塔、珠峰、長城、故宮……世界著名景觀從你的鼻尖掠過,一覽無余,真實刺激。這是擁有眾多自主知識産權的高科技企業深圳華強修建的第四代高科技文化主題公園。與美國的迪斯尼樂園不同,方特歡樂世界擁有更多中國元素,更多室內的高科技呈現和更多知識的普及。總經理梁俊才介紹,公園開業一年多,已接待遊客60萬人,營業收入過億元。

    入夜,遊人還可以觀看到以泰山天然山川為背景、以泰山歷史文化為核心的視聽盛宴,每年3月至10月,《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每天奉獻一場,為山東省打造“好客山東”旅遊品牌開闢了新産品。

    泰安在今年的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其文化産業以56%的速度增長,有媒體甚至稱其為文化産業發展的泰安樣本。泰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連功説,在泰安,凡是文化産業的項目在審批上幾乎一路綠燈,很多民間的資本都意識到,文化這個牌子名堂好,大家都願意戴這頂帽。

    近年來,山東省先後出臺文化産業發展鼓勵政策和文件20多個,各級普遍設立的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總額已經超過3億元。2010年起山東省財政列支的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就達到7000萬元。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外來資本投資興建文化産業項目,逐漸形成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多元投入機制。

    陽光照進每扇窗,齊魯文脈更充盈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改革的目的説到底是為人民謀幸福

    因為一位智慧的老人梁漱溟,鄒平縣一直很出名。

    1931年3月,梁漱溟在鄒平縣成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知識分子幾百人一起來到鄒平開始了鄉村建設,“與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功夫”。文化惠及百姓,在鄒平是有傳統的。

    如今的鄒平,足以讓梁先生欣慰——縣裏有了自己的文化中心,投資1.6億元,地下1層,地上3層,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室內劇場和范公廣場應有盡有;還建成了全國首家縣級3D數字影院,2009年加入中影集團院線後,可以與北京同步看到最新的電影。

    在鄒平縣,許多村子裏的文化中心也頗有規模。在韓店鎮東白村,記者看到,一幢小白樓矗立在村口,這就是東白村文化中心,是2009年投資300萬元建造的,樓裏既有農村書屋,又有電子閱覽室、書法室和健身房。暑假裏孩子們可以來上上網、看看書,農閒時老鄉可以在這裡打打牌、下下棋。鄒平縣廣播電影電視中心主任高寶説,“文化中心正在成為一個大社區,現在農村的人口越來越分散,需要一個類似社區的文化中心來進行文化傳播。”

    文化惠民工程如春雨潤花,次第綻放在齊魯大地。青島推出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數字電視、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公益文化陣地、政務網“五連線”模式,形成了文化資源共享、互動開放的良好態勢。青島的“五連線”模式,也在全國得到推廣。

    縣縣有館(文化)、鎮鎮有站(文化),村村有院(文化大院)——這説的是煙臺。過去的5年,煙臺市文化建設總投入達到19億元,這是煙臺曆史上公共文化投入最多的5年。

    “和很多地方將文化設施拆移到新區不同,煙臺市在城市的黃金地段蓋了文化中心,這樣百姓享受各種文化服務比較方便。從眼前看好像虧了很大,但從長遠看,對城市發展很有益處。”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海濤介紹説,2009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煙臺文化中心佔地面積7.6公頃,總投入近10億元,集博物館、群眾藝術館、大劇院、京劇院、青少年宮和圖書城于一體。處在市中心黃金地段的這些服務設施正在成為城市最美麗的風景。

    大劇院建起來了,高雅節目引進來了,可普通市民承擔得起高票價嗎?煙臺市向市民推出了特殊的“經濟適用票”——市財政每年撥款1500萬元對劇院進行票價補貼,票價平均降幅超過50%。這一措施,使煙臺大劇院的散票出票率高達68%。“過去煙臺有好多樂迷是坐飛機到北京去聽音樂會的,現在有些北京的樂迷飛到煙臺來了。”

    “文化權益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之一,文化惠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期間要切實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大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如是説。

    由於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山東省1369個鄉鎮已建成綜合文化站1291個,8萬多個建制村建成農家書屋34萬多家,提前兩年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目標。

    提高生活質量,文化是顯著標誌;衡量幸福指數,文化是重要尺度。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正力求讓惠民陽光照進每一個窗口,將文化因素傳遞至每一個角落。

    在山東採訪,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齊魯文化厚德載物,山東氣魄海納百川。

    山東的文化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到2015年,山東的文化産業産值達到5000億元,佔GDP的7%左右,年均增幅超過30%。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今天,山東的文化事業正在乘風破浪,文化産業更是百舸爭流。“把山東建成思想基礎鞏固、服務體系健全、産業優勢突出、發展活力強勁的文化強省”,這一共識已經寫在山東人的心裏,正在變成看得見的風景。(記者 溫紅彥 徐錦庚 楊雪梅)

 
 
 相關鏈結
· 山東:國慶期間電梯遊樂設備不得“帶病運行”
· 山東今年玉米機收率將達80% 提升生産機械化水平
· 山東黃河河務局下發通知:切實加強浮橋安全管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