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由重建設到重服務——我國公路養護工作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20日 20時02分   來源:新華社

由重建設到重服務——我國公路養護工作綜述

    新華社南京10月20日電(記者 林紅梅)經過多年大規模建設,在全社會機動車快速增加、交通量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公路通行能力實現了穩步提升。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20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公路養護工作會議上表示,到2010年底,全國國道網年平均日交通量為11785標準車,普通國道平均行車時速從“十五”末的53公里/小時提高到57公里/小時。過去的五年,成為我國公路發展史上養護投入規模最大、幹線路況水平最好、管理規範化程度最高的歷史時期。

    不僅重建設而且重養護

    我國公路經歷了10多年的高速建設,到2010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400萬公里,五年新增65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7.4萬公里,五年新增3.3萬公里。全國幹線公路網中,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超過72.01%。99.97%的鄉鎮和99.21%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通水泥瀝青路的建制村超過81%。馮正霖説,一個以高速公路為骨架、普通幹線公路為主體、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全國公路網絡基本形成。路通了,寬敞了,路面硬化了,這些為行車暢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不僅重視建設,而且重視養護,是過去五年裏公路交通的一大亮點。”馮正霖介紹,“十一五”期間,全國共投入4540億元用於幹線公路養護,為“十五”期的3.2倍。到2010年底,全國高速公路優良路率達到99.23%,國道優良路率達到78.75%,省道優良路率達到75.24%。

    為了強化公路養護工作,國家出臺了《公路安全保護條例》《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制度》《公路超限檢測站管理辦法》等規章。各省(區、市)均出臺了地方性公路管理法規,制定了242項規章制度,公路養護管理法規體系不斷完善。

    如何進一步提升公路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公眾出行服務?馮正霖介紹,各地不斷強化公路養護管理規範化工作,普遍建立了日常養護巡查、小修保養管理、大中修工程管理、橋隧養護管理、公路養護作業管理等規章制度,養護科學決策體系初步建立。江蘇省在全國率先提出了“養護管理現代化”的目標,建立健全了現代養護管理體系,養護管理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農村公路建成後誰來養護,怎樣避免建一條壞一條,一直是公路養護的難題。各地貫徹國務院《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要求,確立“省裏指導,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明確了養護資金籌措渠道,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制初步建立。全國農村公路養護比例達到94.3%。

    公路路面平整了

    由於養護到位,公路坑坑洼洼的現象得到改善,路面平整度得到提高。馮正霖介紹,據交通運輸部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路況檢測結果,抽檢路段的平整度和破損率指標分別為1.9361米/公里(每公里顛簸累計值)和0.5862%(破損佔總路面面積),達到了優秀標準。與“十五”相比,高速公路平整度從1.8023米/公里提高到1.4266米/公里,普通公路從2.9014米/公里提高到2.3293米/公里,路況水平明顯提高。

    公路通行安全也得到強化。交通運輸部繼續加大危橋改造、安保工程、幹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的實施力度,組織開展了橋梁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專項行動。五年來,全國共改造危橋11296座/87萬延米,整治行車安全隱患路段36萬處/12萬公里,實施災害防治工程10283公里。全國危橋比例持續下降,災害易發路段重復修繕率降低,路網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為民服務內容多了

    按照交通運輸部黨組提出的“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服務理念,及時為全社會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信息服務,是“十一五”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突出亮點。交通運輸部印發了《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工作規定》,建立了公路交通阻斷信息報送制度,推廣了“路況信息管理系統”“公路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和“中國公路信息服務網”。馮正霖介紹,五年來,向社會發佈幹線公路路況信息5萬餘條、公路氣象預報2100余期、重大公路氣象預警信息160余期,中國公路信息服務網平均每年訪問量達400余萬次。各地普遍建立了路況信息發佈機制,不斷強化公路沿線信息發佈設施建設,開通了24小時救援、諮詢服務電話,完善了公路出行信息服務系統。

    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在收費站、服務區、檢測站等窗口單位推行微笑服務,採取涉路許可集中審批、網上審批等利民措施,探索設立普通幹線公路綜合服務區,為司乘人員提供便民服務。建成了覆蓋全國所有收費公路的“綠色通道”網絡,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産品的車輛全部免收通行費,並優先便捷通行,農民群眾得到實惠。部分省份推行節假日公眾出行免收車輛通行費政策。

    應急保障能力提高

    “十一五”以來,我國連續發生冰凍雨雪、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事故等重特大自然災害,公路交通應急保障能力得到充分提高。馮正霖説,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迎難而上,在應對這些重特大災害中,交通運輸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搶通受損公路。在總結重大災害應對經驗的基礎上,還修訂了《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級明確的預案體系,完善了信息報送制度,啟動了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平臺建設,加強了日常路網運行監測,密切了與公安、氣象、地震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了以武警交通部隊為拳頭力量、各級養護和施工企業為主要力量的應急搶險保通隊伍。目前,交通運輸部公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已正式批復成立,7個省(區、市)成立了省級普通幹線公路路網調度中心,各省均建立了高速公路監控指揮中心,19個省(區、市)實現了與交通運輸部的公路視頻數據接入共享。

 
 
 相關鏈結
· 全國公路養護會議提出"暢通主導"等16字方針
· 交通運輸部印發“十二五”公路養護管理髮展綱要
· 公路養護管理成就暨“雙百”典型宣傳活動啟動
· 鋪好農民致富路 吉林省農村公路養護走向正規化
· 交通運輸部召開"十二五"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座談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