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世博會閉幕一週年:讓人類文明的盛會輝映前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1日 07時07分   來源:新華社

讓人類文明的盛會輝映前程
——寫在上海世博會閉幕一週年之際

    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記者許曉青、吳宇)當世界人口的總和邁過70億的門檻,上海世博會迎來閉幕一週年。

    2010年,人類“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綜合性的世界博覽會,首次來到發展中國家。這屆規模創紀錄的世博會留給世界、留給未來無數美好憧憬。一年過去,世博會的故事、精神和夢想在這片土地上延續、昇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指出,上海“十二五”從經濟發展上看,就是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要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世博後的上海,正在汲取世博精神,實現新的跨越。

    “後世博”藍圖浮出水面

    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名知名企業家,在黃浦江畔的世博中心展開“頭腦風暴”;薈萃62件藝術大師真跡的畢加索大展在世博中國館熱展;“月亮船”沙特館重開,遊客摩肩接踵;有“小世博”之稱的上海世博會紀念展與中國敦煌藝術展交相輝映……

    上海世博會所創造的7300多萬人次的驚人客流量,已成為歷史。昔日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翻開了嶄新的“後世博”藍圖。

    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世博局局長洪浩告訴記者,世博園區的後續利用,在兼顧商業效應的同時,將尤為注重文化功能。“後世博”開發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永久性“一軸四館”功能定位基本確定。“一軸”,也就是“世博軸”,改造成商業中心。“四館”中的世博中心專門服務於國內外會議;世博主題館則定位為會展業;奔馳文化中心(原世博文化中心)以文化演藝活動等為主;而世博中國館的後續利用,也將延續其文化內涵。

    根據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公示完畢的規劃方案:世博會地區將形成“五區一帶”的功能結構,分別是位於浦西的城市最佳實踐區、文化博覽區,位於浦東的國際社區、會展及其商務區、後灘拓展區以及濱江生態休閒景觀帶。其中,浦西區域將建成國際展覽局唯一的官方博物館。

    世博會閉幕一週年之際,人們與中國館展覽依依惜別,原汁原味的“月亮船”沙特館又激起了遊客極大的熱情。意大利館和盧森堡館也“復出”在即,預計將於明年春天與參觀者見面。此外,已捐贈給中方的西班牙館、法國館、俄羅斯館等也正在擬訂更以人為本、更可持續的後續利用方案。

    “世博引擎”領航創新之路

    一年前,世博會的“成功、精彩、難忘”正在上海這座“世博之城”延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主題已融入這座“世博之城”的“十二五”規劃草案。細心者發現,“脫胎”于上海世博會的新能源汽車、精準的票檢和安監系統、社區垃圾分類回收點等在這座城市正逐漸增多。

    一批擁有高新技術的中國民營文化創意企業借上海世博會揚帆遠航。

    曾承接上海世博會石油館4D影院項目的恒潤科技公司在世博會閉幕的一年間業務迅猛成長,已拓展至黑龍江、內蒙古、寧夏、新疆等地,並將進軍國內院線。

    製作中國館“鎮館之寶”巨幅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的水晶石科技公司,借助世博平臺獲得了國際社會認可。如今,該公司已將蘊含高科技的文化創意設計“直送”倫敦奧運會和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展覽局總部。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稱讚:“來自中國的文化創意技術團隊,擁有自主研發的技術創新成果,將對今後各國舉辦的世博會産生深遠影響。”

    今年7月至8月間,先後有寶鋼集團、中國商飛、國家電網、華能、華電、中國鋁業等13家中央企業入駐上海世博園區B片區,開啟園區後續開發的大幕。這片土地正在成為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核心功能區域。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陳先進説,世博園區再開發階段的定位涉及商業、文化、娛樂等産業,這都與上海“十二五”大力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相吻合。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浦東新區區長姜樑表示,為協調好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的關係,側重於會展服務、旅遊觀光、休閒購物等的世博園後續開發利用工作是浦東乃至整個上海“十二五”時期的重要增長極。

    一組數據顯示,正是在結構調整中,“上海製造”向高端躍升。新能源成倍增長,雲計算、物聯網、節能環保等領域上半年産值增幅均超20%。而這一系列變化的背後正是上海世博會所追求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題中之意。

    世博精神,獻給第70億個“地球村民”

    或許只是巧合,聯合國、國際展覽局、上海世博會執委會聯合編著的《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在上海世博會閉幕一週年之際問世,同一天,世界人口突破70億。

    世博會期間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100多個“城市最佳實踐案例”的真知灼見分成10個大類凝聚在30萬字的文本中,其中絕大部分直接或間接與應對全球新一輪的人口問題,特別是與如何應對城市“人口爆炸”相關。

    “其實,一年前落幕的上海世博會,恰是嘗試從現實中尋求為地球和城市‘療傷’的方案。”參與申博辦博工作長達10年的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説,有人通過世博會看到了“信任”“信用”“信心”,可以化解當今國際爭端與衝突,推進世界和平進程;也有人聽到了“尊重自然、尊重傳統、尊重人”的和諧呼聲。“今天,人們回首上海世博會的最大意義,在於傳承和弘揚內涵極其豐富的世博精神。”他説。

    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認為,作為上海世博會的一個實質性重要成果,《上海手冊》為人類應對當前嚴峻挑戰,打造可持續、宜居、和諧城市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市長韓正在《上海手冊》序言中寫道:“通過上海世博會的集中展示與實踐運用,綠色、環保、低碳等引領未來發展的新理念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同,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成為各國的普遍追求,讓人類生存的地球家園更加美好成為大家的共同呼聲,這些都將對未來城市發展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世博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座座場館的‘軀殼’,更關乎於人心,作為城市文化和精神的一段獨特記憶,它不應被淡忘,而是應當時常被大家提起。”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説。

 
 
 相關鏈結
· 曾抵達北極點的上海世博會旗幟入駐世博會博物館
· 上海世博會沙特館10月28日開始對散客開放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跟蹤審計結果公佈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跟蹤審計結果公告》發佈
· 讓世博精彩常伴城市成長—上海世博會紀念展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