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眾中去 拜人民為師
——各地在創先爭優中發力開展黨員幹部下基層活動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每一個共産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眼下,一場幹部下基層的熱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從東南沿海到西部邊陲,從省級領導到普通幹部,各地黨員幹部紛紛走出大樓,不打招呼,輕車簡從,沉入農村、企業、社區,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七一”講話精神,以實在成效將創先爭優活動引向深入,用真心和真情奏響了一曲曲“到群眾中去,拜人民為師”的時代強音。
走近你——身入基層、心入基層
技術再發達、信息再通暢、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幹部駐村入戶、蹲點調研
“交通通訊發達了,幹部卻離群眾遠了。”這是當前不少黨員幹部的切身體會。回想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若想了解百姓疾苦就要進村入戶。現如今,各種文件、彙報、會議甚至電話、視頻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增加了隔閡,縮小了空間距離的同時也增加了心理距離。
換屆結束後,江蘇省沭陽縣委書記蔣建明利用“十一”長假,深入鄉村開展駐點調研。在潼陽鎮山羊村,村黨支部書記萬玉明把他帶到農民集中居住區山羊新村,安頓好行李,他就和萬玉明一起騎車走訪。跟大學生村官座談,去地裏幫群眾收玉米,到鎮政府信訪接待室接待來訪群眾……晚上9時,當他回到房東老張家,打開“網絡會客廳”,已有群眾對他這次駐村調研發帖評論。“群眾工作就是一面鏡子,它隨時提醒我們,你為發展貢獻了什麼,你為群眾做了什麼,群眾自有公道。”這是蔣建明駐村工作和生活了兩天半後得出的結論。
沒有發文件、下通知、打電話,沒有精心“踩點”、警車開道、前呼後擁……廣大黨員幹部輕車簡從、租住百姓家,把身心真正沉入基層,把創先爭優深化在一線。
揣著幾分緊張與忐忑,懷著幾分新鮮與興奮,扛著“鋪蓋卷”,帶著“鍋爐灶”,6月11日,山東省青州市軍幹所辦公室副主任趙新宇來到了邵莊鎮西峪村,開始了他的駐村生活。“蹲點調研住下來,才能真正接近群眾、了解真情。”如今,已經駐村5個月的趙新宇越發地體會到駐村蹲點的價值。
“白天,為了不耽誤群眾幹農活,天一亮我們就翻山越嶺,進村入戶,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與群眾座談,調查家庭生産生活情況並做好記錄;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伏案燈下,對白天調查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制定幫扶計劃,為謀劃幫扶措施打好基礎。”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國土資源局駐河頭鎮田心村幹部楊群輝在他的駐村扶貧日記中這樣寫道:“一週下來,我和幾位駐村工作組成員黑了、瘦了,鞋也走破了,回到家裏,連6歲的女兒都差點認不出爸爸了。”
“早飯是小米燜飯、玉米麵疙瘩,中午吃手工拉麵或貓耳朵,晚飯是和子飯、煎餅,還有土豆絲、苦菜、酸菜之類的小菜,晚上就睡在房東的土炕上……”一些下到基層的幹部在調研手記中,紛紛記錄下“蹲點”時的點滴細節。
“蹲點”生活雖然不長,卻讓很多黨員幹部都十分感觸:
——“下基層和不下基層大不一樣,沉下去與走馬觀花大不一樣。”
——“只有面對面才能心貼心,只有‘身入’群眾、‘心入’群眾,才能聽到群眾心聲、摸到基層實情,制定的政策措施才能符合民意、順應民心、促進民生。”
——“下鄉駐村的收穫和感受,從文件、材料和從聽彙報中是得不到的,許多東西會在心中紮根,會長久起作用。”
……
在山西、吉林、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廣東、雲南、陜西、新疆等省區,省主要領導帶頭示範,大規模選派幹部駐村蹲點調研。廣大群眾交口稱讚:“當年幹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只有真正深入下去,才能切實轉變作風。下到基層的幹部普遍反映,技術再發達、信息再通暢、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幹部駐村入戶、蹲點調研。只有在基層,幹部才能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才能摸到群眾的脈搏,貼近群眾的心窩。
請教你——吸收養分、汲取力量
甘當群眾的小學生,虛心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
人們發現,下到基層的各級黨員幹部不是來髮指示、作指導的,而是甘當群眾的小學生,虛心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山西省晉城市委副書記馮建平,從7月6日到7月20日,先後兩次到陵川縣西河底鎮偏橋底村下鄉駐村兩天半,調查了8個家庭,除重點與幹部群眾商量發展生産、增加收入的事情外,還就農民生産、生活中的一些重要問題作了細緻的調查。他發現,對偏橋底村而言,農民收入翻番的難點集中在純種地的農戶和季節性出去打臨工的農戶;影響農民生活條件提高、改善的有三件事:冬季取暖、下水道、垃圾處理;對重症病人特別是慢性重症病人如何有一套基本醫療、基本藥品免費的辦法迫在眉睫……最後,他和村幹部們研究出了3個農民增收門路:長抓林(地梗核桃林),短抓菜(大棚菜、大田菜),不遠不近抓畜牧。
下基層不能走馬觀花,必須“沉得下去”;不能只聽讚揚與感激,而要了解民情民意。廣大幹部在田間地頭,聽到最多的、感觸最深的、對未來工作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村發展的問題、農民增收的需求、農業增長的需要。
倚在村黨支部書記王庭元家的炕頭上,河北省涿鹿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安樹認真聆聽老王講述五堡村的“一清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今年國慶期間,安樹花了3天時間,深入到創先爭優活動聯絡點五堡鎮五堡村,就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兩委”換屆及農村産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等進行調研。
“‘手裏沒有米,叫雞也不理’,沒有集體經濟,解決不好有錢辦事的問題,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也就無從談起。”這次調研讓安樹深刻認識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快與慢是檢驗農村基層班子建設的好與壞、強與弱的試金石。
蔣建明在走訪中發現,幾乎每家的壯勞力都在外務工,“空心村”問題確實嚴重,同時帶來的留守兒童教育、留守老人贍養、田地耕種等問題日益突出,“消除‘空心村’,這是我們需要花大力氣做的工作。”
“湖廣村當前已有7戶人家缺糧,24戶人家因乾旱飲水困難,而目前群眾的飯桌上基本沒有葉菜,群眾生活之艱辛,令人心酸……”9月6日,貴州省都勻市民政局慈善總會辦公室主任宋青樺駐村蹲點時發現,如果旱情繼續發展,到冬令期間缺糧戶將達全村的40%,“看到群眾因旱而艱難度日,我們沒有理由推卸肩上的責任。”
從地頭回到大樓,作決策更有準頭。廣大黨員幹部坦言,只有讀懂了基層的實際,讀懂了群眾的需求,把群眾的“心事”當成黨和政府的“大事”來做,把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難事”當作各級部門的“實事”來抓,科學發展才有説服力,創先爭優才算見了實效,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不少黨員幹部下到基層後十分感慨,紛紛在蹲點日記裏表示,“精彩在基層、奉獻在基層、創新在基層、經驗在基層,領導幹部必須經常深入基層汲取營養、汲取力量!”
事實上,在活動推進過程中,各級黨員幹部正在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要求,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取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
為了你——情為民係、利為民謀
在同群眾朝夕相處中增進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在應對複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黨員幹部和群眾的深厚感情,從來是在一起摸爬滾打中産生的。只有在同群眾朝夕相處中才能增進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只有在應對複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中才能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通過15位座談群眾的發言,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什麼叫‘民利大於天’,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順民心、重民意、保民權、興民利。”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委書記曹秀明駐點順河鎮蔡老莊村後感言,“只要做到這些,拆遷工作將不再會是‘天下第一難’。”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曹萬新在呂梁市離石區紅眼川鄉新舍科村調研時,了解到這個採煤沉陷區的村民不願搬遷,主要是擔心從山區移居市區後,水、暖、電、煤氣等方面生活支出多,負擔加重,生活受影響。“我感到很內疚,自己過去了解的情況只是表面問題,沒有了解到群眾的真實想法。”他坦言,“一種力量和責任在不停地呼喚我,一定要為群眾做點實事。”
很多幹部“蹲點”後感言:“黨員幹部下基層,一定要放下架子,帶著深厚感情、帶著政治責任、帶著敬畏之心,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多與普通百姓交朋友。這樣,才能聽到真心話、建立真感情,真正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特別是在困難的時候,群眾才能相信我們,一起去克服困難。”
到基層與群眾同吃同住不是“作秀”,與群眾共同勞動也不是現實版的“開心農場”,黨員幹部下基層要發現問題、重視問題、解決問題,為各級各部門的創先爭優做出榜樣。
“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基層的國家大事。”重慶市開展的“三進三同”活動,要求機關幹部每年至少用1周時間,新提任領導幹部、新招錄公務員用1個月時間,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3年來,重慶全市共有34.7萬人次參加“三進三同”活動,“結窮親”57.6萬戶,幹部們走進田間地頭,集智助力幫農民解決出行、飲水、就業等難題,共撰寫民情日記139.1萬份、調研報告14.1萬份,制訂發展規劃13.2萬份,為入住農戶送去致富項目23.5萬個,幫扶錢物19.9億元,資助貧困學生16萬人,幫助就業24.9萬人,解決具體困難86.9萬個……串串數字背後,無不傾注著廣大幹部在基層灑下的汗水;點點滴滴之間,無不寄託著基層群眾的安危福祉。
訪民情、解民憂、保民安,各地紮實推進的幹部下基層活動不僅是幹部轉變作風、推動工作的前提,更體現出創先爭優的內在要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黨員幹部只有多用腳步丈量民情,百姓才有更多幸福可以期待。
江西省開展“十萬幹部下基層,排憂解難促和諧”活動,湖北省推進“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戶”,山西省“六個一五個不準”促幹部下鄉駐村常態化,安徽省“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內蒙古自治區組織“萬名幹部下基層”,西藏自治區集中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人們欣喜地發現,各地黨員幹部不光基層“下訪”蔚然成風,一系列從下基層中總結出的好經驗好做法正在固化為創先爭優的長效機制,持久地發力。
只有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各級黨員幹部用一雙雙粘滿泥土的腳板,已經並繼續夯實著一條寬廣的大路——
到群眾中去,拜人民為師!(記者 盛若蔚 杜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