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 劉錚)49.0%——1日發佈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32個月來首度回落至50%的臨界點之下。
PMI是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理論上50%是製造業經濟擴張收縮的臨界點。在世界經濟動蕩不安、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調的背景下,中國PMI首度回落至臨界點以下,值得深入分析,需要理性看待。
“這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回調。這種回調是比較平穩的,大幅回調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無須恐慌。不過這也警示我們,要注意鞏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防範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PMI逐級下探已持續一段時間,其實並沒有出現“斷崖式”變化。所以既要高度重視最新PMI數據釋放出的經濟增速將繼續下行的信號,做好政策預案;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落仍處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構成PMI的5個分類指數在11月份全線回落,其中新訂單指數回落最為明顯。11月份新訂單指數為47.8%,比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不但跌破臨界點,而且創2009年2月以來新低。這顯示製造業新訂單數量減少,實體經濟增長明顯放緩。
出口訂單的變化最為突出。11月份出口訂單指數為45.6%,比上月大幅下降3.0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這表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以及歐美市場需求進入下行通道,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
受市場需求疲弱的影響,製造業生産增速持續回落。11月份製造業生産指數為50.9%,比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雖然高於臨界點,但已降至2009年2月以來的最低點。這表明製造業生産量微幅增長,但生産動力明顯不足,增速持續放緩。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目前製造業企業面臨最大問題是資金緊缺日益突出,市場不確定性不斷加大,採購經理對未來市場預期信心不足。
“這一方面是前期宏觀政策主動調控效果的顯現,另一方面是外需急劇收縮、出口大幅下滑的結果。”張茉楠認為,出口雖然在三季度還算比較平穩,但四季度開始形勢惡化。出口導向型國家一旦遇到外需收緊,衝擊會來得比預期的要快。
儘管面臨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外需下降等種種壓力,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中國的內需仍然比較穩定,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仍然巨大。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報告指出,總的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PMI指數雖然回落到50%以內,不必反應過度。
中國宏觀政策的預調微調已經開始。PMI數據公佈的前一日,中國人民銀行剛剛宣佈,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業界普遍判斷,這將有助於在當前複雜形勢下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張茉楠認為,中國經濟前三季度9.4%的增速是比較高的,除了出口形勢不樂觀外,投資和消費都是比較平穩的。過去我們一直習慣兩位數的增速,其實這不是常態。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對於結構調整是有利的。要獲得可持續的發展,除了必須擴大內需外,還要加速産業升級,實現供給和需求雙輪驅動。
雖然PMI回落至臨界點下,但調查還發現了一個積極現象,那就是面對當前困境,一些企業採取加速産品創新、開拓新興市場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要利用景氣度下降、市場競爭加劇、企業遇到緊日子的機遇,抓緊推動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和深化改革,中國經濟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張立群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