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公安部督辦重慶"4·20"特大"地溝油"案件透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2日 21時47分   來源:新華社

“地溝油”黑色産業鏈追蹤
——公安部督辦重慶“4·20”特大“地溝油”案件透視

    新華社重慶12月12日電(記者史競男、鄒偉)

    11月末,山城重慶。

    位於鬧市區的南華街上熙熙攘攘、生意繁忙。路邊林立的商鋪中,“南華街964號”和“南華街980號”兩家卻大門緊閉,人去店空。

    不為人知的是,這兩家店舖因涉嫌制售“地溝油”,已于不久前被公安機關查封。

    打開“南華街980號”的門鎖,才能發現掩藏于其中的罪惡--赫然聳立眼前的巨大儲油罐,粗略估計儲油量在30噸以上,其連接的管道秘密通向相隔不遠的“南華街964號”糧油店,將“地溝油”銷往各地。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兩家店舖的背後,是一個涉及重慶、貴州、四川、雲南等多省的特大“地溝油”産銷網絡,被公安部列為“4·20”專案掛牌督辦。隨著專案組偵查工作的深入,一條“地溝油”黑色産業鏈終於被暴露在陽光之下。

    驚:正規糧油企業幹起“地溝油”勾當

    據專案組介紹,“南華街964號”和“南華街980號”是具有銷售正規食用油資質的企業,更有位於鬧市區可直接向餐飲門點銷售食用油的地利條件。企業人員購入精煉後的“地溝油”,再以不同比例摻進正規植物油中,以正規植物油的名義銷售。

    這兩家企業進入警方的視線,源於數月前被群眾舉報的一家廢棄養豬場。

    2011年3月,重慶九龍坡區走馬鎮燈塔村出現了幾名形跡詭秘的陌生人,頻繁出沒于村裏一處廢棄的養豬場,引起了周邊群眾的懷疑。群眾還發現,這個養豬場每天都有運送餐廚垃圾的車輛進進出出,堆積的食物殘渣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

    接到舉報的走馬派出所高度重視,安排便衣民警展開調查。工作中發現,這一加工點有工人5名,貨車2輛,以及鍋爐、分離池、儲油池等設施,對外宣稱收購“潲水”從事豬、雞飼料生産,並在璧山縣辦有養豬場。每天要收購“潲水”七八十桶,近50噸重,經過高溫熬煮過濾後,進行水油分離,儲油池內存有大量不明油品。

    這些“油”有沒有問題?又流向哪?

    針對該窩點內人員集體住行,貨車不定期將油運走的情況,民警判斷該窩點有重大嫌疑。

    “通過深入排查,我們發現這是一處披著廢物利用生産飼料的合法外衣,利用餐廚垃圾生産、銷售‘地溝油’的黑窩點。”走馬派出所所長竇偉傑説。

    4月20日,公安機關果斷行動,一舉查封了該“地溝油”加工窩點。老闆曹先合等6名犯罪嫌疑人被當場抓獲,運送車輛、鍋爐和部分“毛油”“成品油”也被扣押。

    經查明,曹先合所在的犯罪團夥遍及重慶主城及周邊區縣,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已形成産、供、銷一條龍的非法利益鏈條。公安機關由此順藤摸瓜,鎖定並抓獲了“地溝油”貯、煉、銷關鍵節點的犯罪嫌疑人20余名,摧毀披著合法外衣的地溝油煉油廠3家、地下黑作坊2個,當場查扣“地溝油”煉製的毛油、精油203噸。

    挖:循線牽出黑色利益鏈

    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看守所,記者見到了犯罪嫌疑人曹先合。年逾花甲的他,提起收購餐廚垃圾掏撈“地溝油”的犯罪事實,悔恨不已。

    “我原來是養豬的,自己去餐館、食堂收潲水,拿來作飼料。進價1公斤7毛到1塊錢,但熬煮掏撈後就可以賣到3塊錢左右,我就買了設備自己掏油,想多賺點錢。”

    曹先合將餐廚垃圾進行水油分離,再賣給下家,只是這條“地溝油”黑色利益鏈上的第一環。

    在看守所,記者見到了另一犯罪嫌疑人代某。這名年輕女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卻是從事“地溝油”精加工的重慶永川某油脂廠的檢驗員。

    記者:“原料油是什麼樣的?”

    代某:“進廠的油很臟,顏色很黃還帶氣泡,有沉澱物。”

    記者:“怎樣檢測?標準是什麼?”

    代某:“隨機抽取的,不是每桶都檢測。不知道按什麼標準,廠裏有個數據,記不清了。”

    ……

    記者前往該油脂廠,看到了“地溝油”精加工現場,設備簡陋,油跡斑斑。4個兩層樓高的大油罐分別用來脫水、脫色、脫酸、脫臭。“地溝油”變成“精油”,再經過如此簡單的“精加工”後搖身一變,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場。

    今年8月,公安部統一部署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地溝油”犯罪破案會戰,重慶公安機關對“4·20”案件進行了再梳理,深挖細查之下,發現重慶璧山的徐某將大批量“地溝油”(“毛油”)銷售給四川隆昌一飼料油脂公司,該公司再將經粗加工後的“地溝油”銷售回重慶永川某油脂廠進行精加工,最後將精煉過的“地溝油”以食用油的名義銷售到重慶、四川、貴州等地,“地溝油”最終流向餐桌。

    掏撈、收購貯存、粗加工、精加工、銷售,一條完整的黑色産業鏈,環環緊扣,步步驚心!簡單的熱處理水油分離,沒什麼技術含量,卻隱藏著誘人的利潤空間。由此發端,一條非法的“生財之路”逐漸顯露出來:

    ——廣泛收購、大量囤積經初步水油分離後的(“毛油”),以每噸3200元~4600元的價格批量銷售;

    ——將“毛油”進行簡單脫色、脫水、去臭的粗加工,變成“精油”,以每噸4700元~6000元的價格銷售;

    ——將“精油”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再進行多次脫色、脫水、去臭、冷凝,最後分提成“清油”(質量達到食用油標準)和“幹油”(色澤深、略渾濁,幾乎達到食用油標準),以每噸8000元~9000元的價格批量銷售給各級批發商;

    ——批發商為既牟取高額利潤又能瞞天過海,往往會在正規食用油中以1/9、2/8、3/7的比例滲入經精煉後的“地溝油”,最後以每噸9200元~10500元的價格,按正品食用油銷售給下級零售商,銷售網絡幾乎遍及西南地區。

    打:突破瓶頸,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4·20”地溝油專案啟動以來,截至11月18日,重慶共破獲刑事案件76起,抓獲涉案人員84人。查封6個制售“地溝油”的“黑工廠”,查封11個銷售“地溝油”的糧油經營部。現已查實涉案“地溝油”2000余噸,案值1700余萬元。

    偵辦過程中,公安部強力指導督辦相關地方公安機關加強區域警務合作,三次召開案件調度會,部署各涉案地公安機關全力協查,確保全案突破。

    有關人士指出,此案是西南地區破獲的制售“地溝油”大案,正規食用油生産、經銷企業公然制售“地溝油”,反映出制售“地溝油”違法犯罪的形勢嚴峻。

    為何“地溝油”犯罪如此猖獗?

    專案組介紹,犯罪嫌疑人到案後大多以“我是合法經營”“不知道下家拿餐廚垃圾做什麼”等藉口妄圖規避責任,逃避打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處長許成磊向記者介紹,制售“地溝油”違法犯罪活動大多打著生産生物柴油、飼料油、動植物油加工的幌子,隱蔽性強,並且涉案環節多、鏈條長,公安機關偵查過程艱苦,打擊難度大;同時,食用油檢測標準不完善、對餐廚廢棄油脂循環利用缺乏統一規範等,這些共同構成發現、偵破、打擊制售“地溝油”犯罪的“瓶頸”因素。

    在定罪環節,目前只能以衛生部《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第三批)》“在食用油脂中添加廢棄食用油脂屬於摻假”的規定,作為認定其是偽劣産品的依據。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京平表示,食品案件十分複雜,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必須把食品犯罪扼殺在萌芽狀態。“刑法中對‘有毒、有害’食品的判定標準不是一個純技術指標,而應綜合原材料來源、加工方法、加工過程等進行綜合考量。建議只要公安機關查實的用地溝油煉製的食用油流向餐桌,不管檢測結果如何,都可以按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從嚴處罰。當然,按照法條競合原理,如果適用其他罪名處罰更重的,可以按其他罪名處理。”黃京平説。

    據悉,公安機關打擊“地溝油”犯罪破案會戰已取得重大戰果。截至目前,共偵破利用“地溝油”加工制售食用油案件128起,查實涉案油品6萬餘噸,打掉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銷售等多環節于一體的制售“地溝油”犯罪網絡60個,從源頭上摧毀了涉及全國28個省份的“地溝油”犯罪網絡。

    “對制售‘地溝油’違法犯罪活動,公安機關將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把‘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渠道’作為主攻方向,‘地溝油’犯罪一日不絕,公安機關決不收兵,堅決剷除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這一毒瘤!”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閆正斌説。

 
 
 相關鏈結
· 全國公安機關組織開展打擊"地溝油"犯罪破案會戰
· 公安部公佈制售“地溝油”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 海南省查扣地溝油13.26噸 20家餐館被責令整改
· 遼寧將建13座餐廚廢棄物處理場 杜絕“地溝油”
· 哈爾濱多措並舉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行為
· 福建省下發通知部署嚴打地溝油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