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周英峰)漫漫歷史長河中,腐敗與反腐敗之間的較量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堅定不移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反腐倡廉,也歷來是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
年終歲尾,記者對2011年反腐倡廉進行了梳理,從一系列關鍵詞中可以看到我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堅定決心,也可以感受到從政府到民間與腐敗現象的不懈較量。
嚴懲貪官
2011年1月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對外宣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敬禮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新年伊始,政府部門的一位高官被宣佈查辦,一時間引發了社會高度關注。
一年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家盟,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委統戰部原部長宋晨光,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劉卓志等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等因涉嫌違紀違法問題被立案調查;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傑等被法辦。
嚴厲懲處腐敗高官,合民心、順民意。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一系列腐敗貪官被查處,説明了我們黨和政府反對腐敗的堅定決心,説明我們反腐敗的工作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對任何腐敗分子,不管涉及誰,都要堅決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治理公車
2011年,針對一些地方和部門超編超標配備公務用車、違反規定換車借車、攤派款項購車、豪華裝飾、公車私用等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在全國開展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工作。一年來,公車治理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國黨政機關共發現違規車輛17.26萬輛。
時至年底,有關部門發佈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明確要求申報公務車目錄的轎車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同時,國務院法制辦發佈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中,細化了公務用車管理規定,並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公務用車社會化改革。
“車輪腐敗”是人們長期關注的焦點問題。專家指出,順應人民期待,加快公車改革,方能從源頭上遏制車輪腐敗。在這方面,仍需要探索經驗,穩步推進。
劍指“三公”
2011年,對於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項公務支出,國家出臺系列舉措旨在遏制“三公”消費:壓縮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要求中央預算部門率先曬出“三公”消費賬單……
6月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2010年中央決算一個月後,中央90多個部門陸續公佈了2010年“三公”經費決算情況和2011年預算情況。從部門數量上看,公佈結果讓人欣慰,但欲説還羞的公佈歷程、語焉不詳的公佈結果,讓人們感到這距離真正的公開、透明還有很大距離。
過高的行政成本,一直為人們所詬病。專家指出,下一步應該更多從制度和法律層面,保障“三公”經費公開,遏制“三公”亂消費。
防治“卡腐敗”
當前,一些地區和部門利用購物卡進行公務消費、送禮行賄的風氣愈演愈烈。2011年5月,國辦轉發央行等七部門制定的《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採取實名登記、限額發行、非現金購卡等措施向“卡腐敗”宣戰。
半年來,為防止規範管理工作走過場,監察部加大執紀執法力度,堅決查處違規違紀行為;央行制定《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向公眾徵求意見;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兩次商業預付卡市場專項檢查。
但從實踐情況來看,對購物卡的規範管理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遭遇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困境。業內人士指出,購物卡市場環境的整治不是一日之功,既需要多方協同努力,更需要探索長效機制。
換屆監督
從2011年開始,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以及地方各級人大、政府和政協將陸續展開換屆工作。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干擾換屆秩序等,是換屆期間最容易發生的問題。
換屆伊始,中紀委、中組部總結近年來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風的實踐經驗,針對換屆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明確把“5個嚴禁、17個不準”作為換屆工作的“高壓線”,作出“5個一律”的處理規定。4月11日,通報了山西省太原市原市長張某、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油洋鄉幹部嚴某違反換屆紀律案件的查處情況。
從目前情況看,這一輪換屆保持了風清氣正。中組部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社會對換屆風氣的評價達82.06分。中組部有關負責人同時指出,換屆尚未結束,對一些人“渾水摸魚”的企圖和行為必須始終保持警惕、堅持嚴厲查處。
網絡反腐
2011年,在黨和政府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時,網絡進一步成為民間反腐的重要陣地。一年來,一批“問題官員”因“網”落馬。
今年以來,湖北巡視組天價公款花費、中石化天價酒、昆明等地官員艷照門、畢節官員強姦女教師等一系列的熱點事件,在網絡輿論的監督下,涉案當事人被立案查處,受到了黨紀政紀乃至司法的處分。
網絡反腐從虛擬空間落腳現實,對一些官員的行為形成無形的監督。這種監督形式已經得到很多地方紀檢監察部門的重視,並納入反腐實際行動和機制中。
有關專家指出,網絡為反腐敗提供了公眾參與的平臺,但與網民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如何運用網絡實現良性依法監督,是紀檢監察部門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官員問責
2011年,我國加大了對違紀違規官員的問責力度。與此同時,問責官員的悄悄復出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9月上旬,監察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國務院糾風辦通報了對今年上半年6起強制拆遷致人傷亡案件的調查處理情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和行政問責57人,其中副省級1人,市廳級4人,縣處級20人。對於“問題乳粉”、重大火災等一系列安全事故,有關責任人員也受到了嚴肅處理。
時值年末,江西宜昌被問責官員悄然復出、湖南省株洲引咎辭職官員仍“原地做官”等新聞又觸動了社會的敏感神經。在強化行政問責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問責制度,已經成為公眾的迫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