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突破資源環境約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30日 21時50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董峻、林暉)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指出,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勢在必行、意義重大,務必集中力量、抓緊部署。科技界人士普遍認為,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明年“三農”工作的重點,並出臺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礎管長遠的政策措施,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部署。

    現代農業根本出路在科技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我國已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通過科技進步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現代農業發展最重大、最關鍵、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培育主要農作物新品種26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取得了超級稻、轉基因抗蟲棉、矮敗小麥、禽流感疫苗等一批世界領先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成果。“十一五”末,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2%。

    “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農業科技發展還存在不小差距。”韓長賦同時表示,“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創新成果依然不足,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水平依然不高,農技推廣服務能力依然薄弱,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依然滯後。”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認為,中央提出保障糧食等農産品有效供給關鍵要靠農業科技創新,明確政府主導及農業科技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抓得很準確、也很及時到位。農業院校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進一步增強了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加強基礎性前瞻性研究以及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等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業部已確定,今後農業科技將緊緊圍繞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戰略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科技發展道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體制機制,強化聯合協作,力爭到“十二五”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

    農業科技投入將大幅增加

    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定,2012年將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而且要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投入強度,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科技。

    一些科技界人士表示,由於農業科技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上述政策措施的確定進一步明確了政府要在農業科技上發揮主導作用、財政承擔主要責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戴建君認為,農業高等教育需要政策支持和財力投入,需要政策傾斜。涉農高校在服務“三農”方面大有可為,特別是對於提高農業可持續生産能力和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涉農高校應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政府在農業科技創新中更多發揮引導作用,其主體還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

    江西省農科院院長謝金水錶示,農科院系統支出應該由財政全額負擔,但目前很多不是,尤其是地市級農科院系統。有些地市級農科所日子非常難過,自己找錢發工資。

    據了解,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農業部已確定今後在農業科研領域創新的重點和方向將是加大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實施力度,強化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支撐,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等,在重大關鍵技術研發上佔領制高點、取得新突破。

    在推廣方面,2012年全國將加大推進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力度,實現在崗人員工資收入與基層事業單位平均水平相銜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基本覆蓋農業縣(市、區、場)、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全部鄉鎮。

    解決科研和生産“兩張皮”痼疾

    回良玉副總理在會議上指出,要堅持産業需求導向,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打破部門、區域、單位和學科界限,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

    東北農業大學校長徐梅表示,要整合好全國農業科技資源,進一步理順地方涉農高校和農科院的關係,儘量避免重復建設、爭搶資源的問題。“東北農大與黑龍江農科院剛剛簽署了合作協議,聘請農科院的優秀專家到學校擔任導師,同時農科院的實驗示範基地全面對農大放開,作為學校的教學實習基地,效果很好。”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院長王慧軍則提出,農業科技發展面向産業、市場和社會需求,有四個問題要研究:一是各級農科院要解決縱向分工協作的問題,國家級農科院應解決基礎性、全國共性和高技術的問題;省級農科院主要解決區域共性問題和科技成果轉化問題;地區級農科院應充當區域試驗站,起到試驗示範作用。

    二是橫向分工應該體現農業的區域性,不能按照行政區劃制,對於區域重大關鍵問題,相關省院要聯合起來解決。

    三是要處理好與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關係。科研單位不可能做大量的推廣工作,最多是示範,成果推廣更多要依靠推廣體系。

    四是要尊重農業科研的長期性規律,農業科研出成果一般在10年左右,但現在比較浮躁。農業科技創新要從人才隊伍、創新平臺、資源庫建設、種業發展等環節來解決。

    日前出臺的《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將針對制約農業産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聯合協作制度,促進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單位和科研人員之間開展聯合協作,打破條塊分割,形成農業科技全國“一盤棋”的良好局面。

 
 
 相關鏈結
· 科技部長建議中比在農業領域開展創新平臺合作
· "2011科技大篷車•農業專家田間行動"走進洛川
· 戈壁灘崛起設施農業—江蘇科技援疆助農牧民增收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領域部分項目驗收
· "十二五"農業科研將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和科技儲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