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鄂贛湘聯手共推中部崛起 構築長江中游城市集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10日 18時5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2月10日電(記者 梁相斌、熊金超、李鵬翔)“一江兩湖”,三地情深。2月10日,乍暖猶寒的武漢東湖之濱,演繹了一個溫暖的春天故事: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在全國專家學者共話未來經濟發展走勢的熱烈氛圍中,簽署了“共建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框架協議。“山水相連、人文相近、經濟相融”的贛湘鄂首次攜起手來,“串珠成盤,握掌成拳”,共推城市經濟社會“一體化”建設,打造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拆開自己“木桶”,共造“長板”優勢

    由母親河長江串起來的贛湘鄂三省,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得中獨厚,史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

    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變遷自古就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勁涌的今天,贛湘鄂三省以環鄱陽湖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為依託,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共襄城市一體化發展盛舉,已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從19世紀起,贛湘鄂的工業發展就建立了密切的聯絡。近代史上著名的“漢冶萍”公司,就是由湖北的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的萍鄉煤礦共同組成的。

    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是跨越東中西部的重要平臺,其發展關係到整個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後勁與超未來。湖南省副省長韓永文説:“其産業的優勢互補,項目的合理佈局尤為重要。”

    “經濟的協調發展,舊理論是把木桶最低的板塊拉長,但是這受很多很多客觀條件的制約。例如資本、人才、技術等。”湖南省政府決策諮詢顧問劉茂松説,“現在就要把木桶拆開,按長短進行重新組合,用各自的長板彌補對方的短板。”

    資料顯示,目前,武漢城市圈以湖北52.4%的人口,貢獻了60.07%的GDP,實際利用外資佔全省80%,是湖北經濟的核心區。湖南長株潭城市群佔全省經濟比重的43%,是湖南發展活力最強的增長極。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江西30%的土地,承載了50%的人口,佔全省經濟總量的60%,是江西經濟發展最快的動力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説,從發展水平來看,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的人均生産總值仍然遠遠低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水平;2010年其工業化率只有44.1%,僅與全國各地區平均水平持平;其城鎮化水平也普遍較低,除武漢城市圈外,均低於全國水平,更遠低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水平。

    “湘鄂贛三省謀求合作既是對發展的渴求,也是現實壓力所迫。”湖北省政府參事、湖北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説,“抱團發展,是為了放大中部地區的經濟總量,避免中部被邊緣化和中部各經濟區之間經濟聯絡的弱化。”

    在三省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後,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説:“我們堅信,一個人行走也許會走得更快,但如果大家一起走,一定會走得更遠。”

    搶抓政策機遇,聚合資源發展要素

    在世界經濟歷經金融危機的“歐風美雨“之後,歷史的機遇正指向中部,指向長江中游。

    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正面臨政策機遇,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恰逢其時,亟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2009年9月,國務院通過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明確把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列為中部重點的六大城市群的增長極。

    2010年12月,國家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已把長江中游地區列為全國18個重點開發區域,以推動形成“新的大城市群的區域性城市群”。18個地區中,長江中游地區是唯一跨三省的重點開發區域,最有希望發展成為一體化的城市集群。

    2011年3月,《十二五規劃綱要》又將長江中游地區納入國家“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

    而2007年以來,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同時獲批國家級“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環鄱陽湖地區獲批國家“生態經濟區”。長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三個城市群分別站到了國家新一輪改革的最前沿,共同擔負著促進中部崛起的重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以沿海地區開放開發戰略為標誌的區域非均衡發展階段和以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戰略為標誌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階段,國土開發格局相應地由沿海先行進入到沿海沿江並重時代,而沿江發展戰略也由長三角地區向整個長江流域推進。

    “中國已經進入城市群主導區域發展的時代。”研究長江經濟帶發展多年的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秦尊文説,21世紀是城市群發展的世紀。

    湖南省長株潭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聶光旭告訴記者,武漢城市圈是我國重要的鋼鐵、汽車製造業基地,光電信息産業基地;長株潭城市群及大昌九城市群已成為我國裝備製造、機電、化工産品製造業基地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研發中心;三地有高等院校229所,有近100萬專業技術人才;農業、IT業、先進製造業、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科研開發均處在國內前列。

    “要進一步推進贛湘鄂三省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江西省省長鹿心社表示,今後將加快推進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進一步加快推進省際間交通設施規劃對接,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對接合作。

    順應時代呼喚,共鑄發展“引擎”

    目前我國已進入城市群主導區域經濟發展的時代,加快推進中部地區崛起,迫切需要整合中部城市群資源,形成整體推進的合力。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徐匡迪院士説,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理應成為我國中部崛起的支撐點和杠桿。

    構建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綜合交通網絡是突破口。隨著“十二五”期間的高鐵建設,武漢、長沙、南昌有望打造成“1小時城市圈”。

    去年以來,贛湘鄂三省正在被快速交通進一步溝通和有機聯絡起來。“這將有助於加速構建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説。

    今年2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交通廳負責人齊聚武漢,共同簽訂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示範區合作意向書,將實現航空、公路、鐵路、水運和管道等運輸方式的一體化,覆蓋武漢、長沙、合肥和南昌及其鄰近39個中心城市。

    鄂湘贛皖正著手開展示範區可行性研究,並爭取向國務院申報國家級示範區。四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建立協調機制,研究省際不停車收費系統,協調路線佈局,合力推進重點項目,力爭同步實施。

    在未來10至20年間,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將實現“五個一體化”建設: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建設區域綜合交通網;産業一體化,構建區域産業合作發展紐帶,形成區域內合理分工的産業發展格局;市場一體化,共同培育和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文化旅遊一體化,加快旅遊資源整合及主要旅遊景區合作;生態保護一體化,共同開展河流湖泊綜合治理和保護。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説,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協調發展,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內需,引領和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長江流域開發和區域協調發展,支撐並推動中國經濟的新一輪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攜手推動中部崛起,打造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長江中游城市群揚帆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

 
 
 相關鏈結
· 承東啟西聯南通北 湖北構建中部崛起“立交橋”
· 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雲計算中心將落戶山西太原
· 河南省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升至中部六省第二位
· 冷空氣前鋒抵達內蒙古中部 華北東北將大風降溫
· 中部地區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天使投資聯盟正式成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