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19日電(記者阿斯鋼)記者近日獲悉,中國地質工作者通過10多年的勘查研究與聯合攻關,現初步查明內蒙古鄂爾多斯盆地含水層系統結構,同時發現並圈定18處特大型地下水富集區和161處集中供水水源地,為鄂爾多斯盆地能源基地規劃建設提供了水源保障。
18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行的“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成果報告評審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學龍説,鄂爾多斯盆地是我國新興的能源化工基地,在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
王學龍表示,內蒙古能源基地是鄂爾多斯能源基地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僅以鄂爾多斯市為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1500億噸,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近8000億立方米,約佔我國的25%。依託能源開發利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經濟以每3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水資源短缺是制約鄂爾多斯盆地能源基地發展的重要瓶頸,如何處理好地下水可持續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是決定能源基地建設的關鍵。
近10年來,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陜西、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自治區人民政府,開展了陜北能源基地、內蒙古能源基地、隴東寧東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于2007年啟動,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出資5000萬元,重點對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能源基地內的10處地下水富集區進行水文地質詳查,為能源基地規劃建設提供了水文地質依據。
與會專家認為,這一項目現已查明鄂爾多斯地下水資源的空間分佈,探明了區域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前景,發現並圈定出地下水富集區和有供水前景的水源地。建立了內蒙古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空間數據庫與地下水信息系統,為內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提供了應用與管理平臺。
鄂爾多斯盆地是地質學上的名稱,其行政區域橫跨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北起陰山、大青山,南抵秦嶺,西至賀蘭山、六盤山,東達呂梁山、太行山。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境內的第二大沉積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