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 人民日報5月3日署名文章:
把握機遇,共迎挑戰 推動中歐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鍾山
4月30日至5月3日,李克強副總理對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進行了訪問,雙方就經貿、科技、金融、農業、質檢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達成廣泛共識。雙方政府部門和企業間共簽署了九項合作協議,涉及金額22.2億美元。雙方還舉行了“中歐高層能源會議”和“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高層會議”。此訪為新時期中歐經貿合作指明了方向,對進一步發展中歐經貿關係具有重要、深遠意義。為切實落實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我們要把握機遇,共迎挑戰,推動中歐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
一、經貿關係已成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引擎
中國和歐盟同為全球重要經濟體,互為重要經貿夥伴,互利共贏是中歐經貿關係的重要特徵。建交37年來,雙邊經貿關係穩步發展,合作領域不斷拓寬,經貿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雙邊貿易方面,歐盟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技術來源地地位,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也是歐盟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2011年,中歐貿易額達到567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8.3%。
雙向投資方面,歐盟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累計第四大外資來源地地位。截至2011年底,歐盟對華直接投資達816.7億美元,涉及工業製造、金融、物流等多個領域,不少企業還建立了研發中心。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對歐投資日益活躍,企業投資方式從傳統的貿易流通型逐漸擴展到生産型、服務型和研髮型。2011年,我國企業對歐盟直接投資42.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一倍,已覆蓋歐盟27個成員國。歐盟已成為我企業海外並購的重要市場。
特別是2008年以來,中歐經貿合作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雙重考驗。雙方堅持溝通協調,保持市場開放,努力為企業創造合作機會。中國先後多次向歐盟成員國派出“貿易投資促進團”,同時深化外商投資審批體制改革,為歐盟企業來華投資提供更大的便利。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歐經貿合作逆勢上升,從2010年起,中歐貿易全面超越危機前水平,2011年又再創新高,成為國際貿易版圖中的亮點。
二、經濟結構高度互補決定了中歐經貿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經濟聯合體,雙方的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在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市場、技術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總的來看,中歐經濟的互補性遠大於競爭性,這種特點還將長期存在。
目前,中國還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進程中。“十二五”時期,中國將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預計未來5年將進口超過8萬億美元的商品,到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加強節能環保是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是破解中國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重要途徑。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規模將達5550億美元。
歐盟清潔能源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可以在參與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發揮其獨特優勢。歐盟還在高端製造業、高端消費品等産業具有明顯優勢,對中國出口的專用機械、電子設備和通用機械等産品,能夠較好地滿足中國産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需要。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更多高品質的歐洲消費品將進入中國市場,豐富中國人民的生活。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和“歐盟2020戰略”同步啟動,描繪了各自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藍圖,也體現出雙方在發展思路和戰略導向上的契合,將為雙方實現共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三、進一步促進中歐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的建議
第一,加強對話協調,照顧彼此關切。充分利用現有機制,在歐盟和成員國兩個層面,加強政策對話,擴大共識,縮小分歧,考慮和照顧彼此關切,妥善解決雙邊經貿合作中的問題。加強在多邊框架下的協調,共同致力於建設穩定、開放的全球經濟、金融環境。
第二,發揮各自優勢,推進重點領域合作。不久前,國務院確定了加強進口的四項政策措施,我們要認真落實,積極擴大自歐進口。同時,不斷創新合作方式,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契機,加大推動雙方在投資便利、服務貿易、中小企業、綠色産業等領域合作。
第三,堅持市場開放,反對保護主義。中歐都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雙方應繼續以實際行動做出表率,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慎用貿易救濟措施,進一步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
第四,引導企業合作,推動互利共贏。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應努力為中歐雙方企業合作搭建更多平臺,推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利益融合與合作,實現其全球價值鏈中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