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員飛天背後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5日電(新華社記者趙薇、白瑞雪、李宣良) 劉洋將乘坐神舟九號訪問太空之際,“女航天員”成為人們的焦點話題。女性參與航天飛行有什麼意義?中國首批女航天員經歷了怎樣的選拔與考驗?女性的太空生活有什麼不同色彩?航天專家對此進行全面解讀,揭開女航天員飛天背後的秘密。
太空期待女性到來
近半個世紀前,前蘇聯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就已在太空留下倩影。迄今為止,世界上有7個國家50余名女航天員執行過太空飛行任務,在軌最長飛行時間為188天。
據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介紹,女航天員進入太空是航天員隊伍構成的需要,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需要。
對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來説,女性航天員的飛天具有重要意義。“男性與女性在太空的生理變化和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只有女性航天員進入太空,才能獲得更全面的實驗數據。”楊利偉説,神舟九號飛船搭載女航天員,將有助於人類對太空進一步探索,獲取更多航天規律。
那麼,為什麼選擇在這次神九任務中安排女航天員?楊利偉解釋説,在載人航天發展的最初階段,首先要解決人能不能上天的問題,當時還有太多技術需要探索和突破,航天任務更適合男航天員來完成。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已由短期飛行向中長期飛行過渡,技術發展逐漸走向成熟,這一階段比較適合女航天員參與。
女性也將為蒼茫太空增加一抹溫暖色彩。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女性更加細心週到、更加善於協調關係,有助於乘組更好地完成工作。曾有過飛天經歷的景海鵬則對女性加入飛行乘組懷有期待:“在中長期飛行中,乘組之間配合支持非常重要。除了工作之外,生活方面的互相關照、彼此之間的關係協同配合,同樣十分關鍵。”
這次飛行任務中,女航天員劉洋主要負責空間醫學實驗的管理,也擔負著對整個飛行乘組生活上的照料。
選拔標準苛刻嚴格
2009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中國航天員隊伍首次為女性開啟大門。
選拔條件並未因為性別的變化而放寬。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説,惡劣的航天環境給男女航天員帶來的挑戰都是一樣的,因此女航天員同樣要具備對環境的適應性和耐受能力。
女航天員的選拔標準與男航天員相似: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空軍飛行員,飛行成績優良,無等級事故,最近3年體檢均為甲類。此外,還要求五官端正,語言清晰,無藥癮、酒癮、煙癮,不偏食,易入睡等。
出於對心理成熟度的考慮,選拔標準還包括“已婚”。考慮到進入航天員隊伍後,女航天員在未來幾年的訓練期間都無法要小孩,楊利偉還建議補充了一條:生育過的優先。
但是,進入最後一輪選拔的6名女航天員候選人中,有5人尚未生育。
這也正是軍人奉獻精神的體現:30多歲正是飛行員技能走向成熟的黃金時期,如果要了小孩,至少要停飛兩三年,必然影響飛行事業。
對於此前盛傳的“女航天員已經生育”“不能有齲齒疤痕”“身體無異味”等説法,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表示了否定:“不是説有齲齒就不能上天,只是不能過於嚴重,以免在任務過程中出現牙疼情況很難處理;身體上有疤痕並不影響任務的執行,這也不是我們選拔考量的標準。”
經歷層層嚴格選拔後,兩名女性于2010年5月成為中國首批女航天員。兩年多高強度訓練後,二人同時通過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乘組選拔的初選。
3月28日,兩男一女、新老結合的飛行乘組最終確定。根據最終成績排名,劉洋入選。另一名女航天員成為備份乘組。
女性考驗太空保障
女航天員進入太空,也對航天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吃穿住行用,都要考慮女性的特點,儘量讓女航天員過得安全、舒適。”陳善廣説。
航天員在飛船發射和返回段穿著的艙內航天服,特別根據女航天員的身形設計了一個新的型號。“以前的航天服是根據第一批航天員的體型訂做了兩個型號,但是女性身材比男性瘦小,兩個型號都不適合女航天員穿著。”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潭秋説,這次花了很大力氣進行了針對性改進,保證女航天員穿著適體,能夠對儀錶、拉桿進行自如操作。
為了保護私密性,飛船軌道艙上特意為女航天員拉了一道簾,營造出私密空間。同時,在更換服裝和進行方便時,還可以蒙上攝像頭。考慮到女航天員的生理特點,還採取了一些新的醫學監測方法,為女航天員準備了藥物和應急預案。
航天員中心特別為女航天員開發了低脂食品,增加了蔬菜的比重,還根據女航天員的口味和生理狀況準備了甜點、巧克力和一些補血食品。
十幾天的太空生活,對女性最大的挑戰是立位耐力的下降,平常很簡單的站立動作會變得很困難。“太空飛行會讓男女的立位耐力都有所下降,女航天員的下降程度高於男航天員。”陳善廣説,曾有一位美國的女航天員在飛行12天后返回地面,第二天參加記者招待會進行演講時試圖站立起來,結果兩次滑倒,不得不退出了會場。
“經過較長時間飛行返回後,航天員出艙時呈躺姿或坐姿都是正常的,是尊重科學、保護航天員的體現。”陳善廣還透露説,神九返回後的航天員歡迎儀式將比過去大大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