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周建平:“神九邁出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重要一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5日 18時35分   來源:新華社

    “神九邁出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重要一步”
——新華社記者專訪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5日電(記者白瑞雪、田兆運、趙薇)“交會對接”,一個並不陌生的詞語。在與神舟八號成功進行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之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再次與神舟九號相擁——這一次的任務名稱只多出兩個字:載人。

    載人與無人的空間交會對接有什麼不同?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中,這一次飛行具有什麼意義?神舟九號即將飛天之際,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對這次任務進行了全面解讀。

    肩負“四個第一” 神舟飛船終成運輸工具

    記者:神舟九號的任務是什麼?

    周建平:神九飛行有四個難點或者叫“四個第一”:第一次實施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第一次進入天宮駐留,女航天員第一次加入乘組,第一次進行十多天的載人飛行。

    飛船與目標飛行器實施手控交會對接,是我們在太空中第一次人工對飛行器的運動姿態進行控制,這是一種新的技術能力,能夠豐富交會對接的手段,進一步保證今後任務的成功。因此,神舟九號飛行是對交會對接技術的全面驗證。

    記者:在空間實施交會對接,手動控制與自動控制有什麼區別?

    周建平:打個比方,駕駛汽車需要靠人的視覺判斷與方向盤、油門、剎車的配合,系統配置相對簡單,不需要非常複雜的敏感器和軟體,就能夠處理各種預計到和沒有預計到的情況。自動系統不需要人的參與,在工業生産中使用自動系統往往能實現更高的精度,但是對設備可靠性要求也更高。

    記者:全面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意義在哪?

    周建平:從神舟一號到七號,我們實現了把人送入軌道並返回地面,但當時的神舟飛船還算不上是一種天地往返的運輸工具。從神舟八號起,飛船可以與在軌運行的航天器交會對接,可以稱為運輸工具了。神舟九號將進一步驗證飛船作為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的功能,能夠通過不同的交會對接方式把人送進空間站或空間實驗室並返回地面。這個過程的實現,將意味著我們具備向在軌運行航天器進行人員運送和物資補給的完整能力,這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

    記者:按照工程計劃,神舟八號、九號、十號將先後與天宮一號對接。在我國航天飛行次數並不多的情況下,為什麼要用三次飛行來驗證交會對接技術?

    周建平:一次成功不是完全的成功,一次掌握技術不意味著全面掌握技術,因為航天器的差異、空間環境的差異等都會影響任務。多次飛行可以提高技術的成熟度、飛行的可靠性和系統之間的協調性。交會對接技術是建立空間站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能力,3次飛行、多次交會對接,可以比較充分地驗證交會對接技術,保證神舟技術狀態的穩定。

    記者:國外最早搞交會對接是飛船與飛船對接,我們的方案為什麼不同?

    周建平:我們實際上是把交會對接和空間實驗室兩件事情、兩個發展階段合在一起做了。飛船與飛船對接的話,代價太大,也不可能長期在軌運行,而我們用飛船與目標飛行器對接,既可以提高效率、加快工程進度,也能夠更全面地驗證交會對接技術。當然,這種方案在技術上存在新的風險,但從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交會對接和天宮一號200多天的運行情況來看,我們成功應對了各種挑戰。

    乘組穿艙考驗多項技術 女航天員發揮獨特作用

    記者:同樣是載人航天器,人在飛船和目標飛行器裏能發揮什麼樣的不同作用?

    周建平:航天飛行的意義在於探索太空,但飛船在軌運行時間不可能太長,因此作為在軌科學試驗平臺的效費比是不高的。目標飛行器以及未來的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才是長期生活工作的平臺,這涉及有關人在長期太空飛行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這次飛行,航天員將打開飛船艙門進入天宮一號參與組合體的管理控制、開展科學實驗,飛行時間比以往都長。因此,這次飛行不僅要進行手控交會對接技術的驗證,還要驗證組合體的大氣、溫度、濕度等環境控制技術是否滿足載人要求,以及生活和鍛鍊設備等是否具備支持人較長時間在軌生活工作的能力。

    記者:神舟八號發射時,神舟九號是否上人還沒有確定嗎?

    周建平:是的。神舟八號任務成功後,我們對各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質量、功能、性能進行了全面評估,今年年初決定神九載人。執行神舟九號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3人組成,他們在進行手控交會對接時以一人為主用控制手柄操控飛船平移和靠攏,另外兩人輔助他完成。他們都非常優秀,有能力完成這次任務。

    記者:派女性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有什麼意義?

    周建平:載人航天需要解決人在太空中長期生活工作面臨的問題,針對不同性別航天員都能保障其長期在軌飛行,才能説是全面掌握了這方面的能力,也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作用。一方面,女性航天員的參與可以讓我們了解女性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的航天醫學特徵以及特殊需求,另一方面,女性的細緻等特點,能夠在航天飛行中發揮獨特的作用。我相信今後空間站會迎來更多的女航天員。

    記者: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中的火箭、飛船在技術狀態上與神八基本一致,那麼這次飛行的各系統、各環節中您最關注的是什麼?

    周建平:我的關注重點是人的安全。我反復告誡大家,要對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反復研究分析,並通過不同的手段方法、依靠技術上的進步和成熟來實現,用體系的力量來保證整個設計過程受控,用系統的方案保證整個過程按計劃可靠實施。這不僅是指正常程序,而且還要保證故障程序、故障預案都能可靠地實施,才能確保人的安全。

    20年打造載人體系 天宮歡迎國際合作

    記者:2011年我國航天發射頻率超過發達國家,近年來的發射成功率也領先,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航天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

    周建平:由於國力的增強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航天已經具有相當規模,技術水平取得巨大進步,航天的主要方向也都已涉足,這使得我們能夠大步接近美俄等領先國家,但差距仍然非常明顯。僅從載人航天來看,我們無論是神舟飛船還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發展,都是為了獲得載人航天的基本能力。我們還處於基本能力的建設過程中,而美國和俄羅斯已經在這個領域耕耘了很多年,技術上明顯領先。

    記者:我國載人航天已發展了20年,作為見證者,您認為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周建平:剛起步時,我們的技術力量、基礎設施、研發經驗、研發能力非常有限,發射頻率也很低。在工程立項後的最初幾年,中國航天經歷了多次挫折失敗。載人航天能在挫折中奮起,非常不容易。我們用20年時間打造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載人體系,為今後建造空間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載人航天提升了我國航天從設計、分析、倣真、實驗到工藝的研發能力。基本體系的能力永遠是發展的基礎,否則很難想象我們能夠像現在一樣每年進行這麼多次航天發射。事實證明,載人航天的發展在推動技術進步創新、帶動中國航天工業發展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記者: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國際合作嗎?

    周建平:由於過去神舟飛船運輸能力的限制,合作有限。隨著能力的提高,國際合作可望進一步拓展,天宮二號上會有新的國際合作項目。今後建成空間站後,我們就更有能力給中外科學家提供一個可以從事太空探索和研究的、具備相當規模的平臺,讓他們去開展生物、材料、微重力、天文、地球環境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實際上,我們與國外同行在技術上的交流一直很多,對於國際合作交流我們的態度是開放的、積極的。

 
 
 相關鏈結
· 神舟九號任務在酒泉進行最後一次全區聯合演練
· 我國新一代數值天氣預報系統服務神舟九號任務
· 發射場系統三大改進 確保神舟九號航天員安全
· 神舟九號任務全系統發射演練12日在甘肅酒泉進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