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環保力度逐年不斷加大 大眾共享碧水藍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19日 18時3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顧瑞珍)從年初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出臺,到大氣、水、重金屬等污染的“重典”防治,再到綠色貿易、綠色信貸等政策的積極展開,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試點的深入推進……我國打響了聲勢浩大的“環境保衛戰”,全力為百姓營造一片碧水藍天。

    水和大氣污染防治是環保重中之重

    呼吸清新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食品,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水環境明顯改善。根據環境保護部提供的數據,與2005年相比,2010年重點流域國控斷面中,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從2005年的24.4%上升為44.2%,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從36.4%下降為25.8%。同時,污染物減排效果也比較顯著。到2010年年底,重點流域COD(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下降了15.3%,完成規劃確定減排任務的1.3倍。

    “十一五”以來,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也穩步推進。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全國大氣環境質量基本穩定,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顯著下降,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有所好轉。為調整産業結構,淘汰落後産能,先後出臺《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限制高排放、高耗能行業盲目擴張。

    為實現減排目標,我國建立了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提高了火電、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環境準入門檻,頒布實施清潔生産標準,建立落後産能淘汰機制,實施經濟補償政策,依法淘汰落後生産能力。五年來,累計關停小火電裝機容量7683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産能1.2億萬噸、煉鋼産能0.72億噸、水泥産能3.7億噸,有力地促進了産業結構優化,降低了工業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

    在發展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

    松花江是東北人民的母親河,也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大量化工企業沿江而建,不僅造成了松花江污染,也帶來下游飲用水安全問題。“十一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松花江流域水生態系統正在逐步恢復,東方白鸛等珍貴水禽已經在天河畔穩定棲息。

    重慶鋼鐵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隨著城市飛速擴張,在為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它也成了重慶主城重要的污染源。2011年9月重鋼進行環保搬遷,遷出重慶主城區,在位於遠郊的長壽區重建,實現工業再造,優化了城市産業佈局。

    這都是我國加強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防治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我國始終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如何在新形勢下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實現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我國環保工作的總體考慮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牢牢抓住水、空氣、土壤三大要素,從原來的“先污染後治理”,轉變到同時、同步治理,既還好“舊賬”,又不欠“新賬”,逐漸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讓人們生活得更踏實、更安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將更加完善,資金、法規、科技等保障體系整體水平將穩步提升。污染防治工作也將實現向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的轉變。

    據了解,今年4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強調做好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恢復江河湖泊的生機和活力,促進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也在醞釀出台中。

    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隨手關燈、拔下電源插頭、少開一天車等良好生活小習慣,如今已滲透到普通民眾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縱觀這一年,從普通百姓對環境的關注,到促進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嶄新發展思路,無不顯示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漸成公眾意識。

    周生賢表示,未來我國將加快綠色發展,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繼續探索環保新道路,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相融合,讓污染減排的倒逼機制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早日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喝上乾淨水,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認為,要實現“碧水藍天”就必須強調綠色轉型,這既包括觀念更新,也有生産和生活方式的轉型。

    對政府部門而言,城市必須有節制的發展,如果高污染高消耗的産業仍然佔到GDP很大比重,施工現場遍地開花,就很難實行。

    企業生産也要轉型。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建議,應把防塵控塵資金納入建築工程預算的“硬成本”,建立綠色施工和積塵監測制度,對達不到防塵控塵要求的工地責令停工整改。加強對大建築工地的監管和渣土車的治理,減少揚塵污染。

    人人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製造者,應積極倡導公眾綠色出行。為這個後果“買單”只有一條路,樹立環保生活理念,開展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轉變生活方式,主動減少PM2.5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相關鏈結
· 環境標誌産品政府採購清單(第十期)公示通知
·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巡視組考察烏梁素海環境治理
· 節能環保産業將帶動萬億投資 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 發展改革委談《"十二五"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