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 南辰)日前,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切實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執法效能,研究推動將公民交通安全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保險、職業準入等挂鉤。記者認為,這一立足於汽車社會長遠發展的決策有利於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可以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然而,目前的交通違法行為處理機制和社會誠信體系是否足夠成熟、足夠公平?能否承擔起衡量公民信用的天平的重任?這都是很大的問號。
例如,媒體近期報道了多地出現的“最牛違法車”的案例。其中,一車牌號為“陜E00000”的車輛,挂此車牌的超過10輛車,其違法記錄打印用紙超過16米,4年交通違法數百次。而網友曝出的另外一輛安康的“陜G00000”,交通違法多次被免交罰款。這些“最牛違法車”的案例,足以證明目前的交通違法行為處理機制存在很大漏洞,套牌車、特權車、嚴重違法車氾濫,嚴重影響到信用數據的可信性和公正性。
其實,近些年,對各地特權車、套牌車嚴重違法行為的報道不曾間斷,一個很關鍵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機動車年檢機制和交通違法處罰機制存在漏洞。舉例來説,如果一輛兩年一年檢的新車,在年檢前的兩年時間裏,這輛車的非現場違法記錄均處在“待處理”的狀態,只要在年檢前處理掉就行。而目前交通違法行為處理只認車牌不認司機的罰款和扣分辦法,催生了花錢拿別人駕照頂包等一些灰色逃避手段。這意味著交通違法行為産生的信用數據一是有可能張冠李戴,二是有可能滯後兩年甚至更長。
記者注意到,在當年杭州“飆車案”後,杭州交警曾經對路面查到的有多次違法行為未處理的車輛進行強制“清賬”,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違法車輛造成的社會危害,但仍不是治本之策。各地應當及時修改道交法實施條例,對嚴重非現場交通違法行為設置次數上限,超限者必須及時繳納罰款、扣分;此外,應當考慮能否借助高清探頭實現交通違法司機的鎖定,否則,有錢的交通違法者的“信用污點”永遠會被別人的駕照頂包。
從汽車社會的角度考量,另外一個關係到信用徵集公平性的重要因素是,私家車與政府公務用車等特權車的交通違法行為是不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信用徵集如果是針對每一個駕駛員,那麼駕駛公務用車等車輛的駕駛員就不應當存在特權,更應當作交通守法的表率。如果普通公民因一次闖紅燈就影響個人信用的同時,仍有特權車在同樣的馬路上和法律環境下公然闖紅燈,信用徵集又何談誠信和信任,藏在“障眼法”背後的特權和“躺在案板上”的公民信用無疑會成為社會的笑柄,信用數據的民心基礎就會被特權動搖。
不能不提的還有各地套牌車氾濫的現象,其中也包括假軍用牌照、假警用牌照的使用問題。如果這一現象得不到大力整治,徹底改觀,“信用偷竊”將從基礎動搖好的出發點,使公民信用成為套牌的犧牲品。那些被異地套牌的車主或者單位車輛下場可謂“悲慘”,頻繁往返于交通隊自證清白不説,還要提心吊膽惡性交通違法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總之,目前各地套牌等涉牌案件頻發,不但給政府機關、軍警車輛形象抹黑,也給被套牌的私家車主造成巨大損失和很多不便。
從長遠看,一方面應當考慮修法,對這種違法行為進行更嚴厲的打擊;另一方面,交管部門在加大路面打擊力度的同時,可以參照軍車車牌技術升級的方向升級民用車牌防偽技術,例如採用無線射頻電子芯片等,更好地保護私家車主的合法權益,為公民交通安全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挂鉤奠定技術基礎。
近十年來,我國高速步入汽車社會的門檻,但是重大交通事故引發的安全問題已經直逼礦難,是到了必須強力踩下剎車的時候。從過去的“交通違章”,到現在交通違法,再到“醉駕入刑”和未來的公民交通安全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挂鉤,各方用法律手段構築汽車社會安全閘的力度在不斷加大。當前,急需各方提升對交通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嚴格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問責機制和處理力度,從根本上改變套牌車、特權車透支法律信用的局面,為公民交通安全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挂鉤營造公平、公開、可信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