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9月4日電(記者 張亮)新學期第一天,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將臺鄉韓灣小學的操場上,4個學生一字排開,面向國旗,敬禮,歌唱。兩名教師站在旗桿旁,徐徐升起嶄新的五星紅旗。這,就是韓灣小學新學年開學典禮的全部。
韓灣小學位於將臺鄉韓源村,新學期開學,這個小學前來報到的學生只有4名。上課了,同為二年級的薛童童、楊順梅在一個教室,一年級的楊佳璽和三年級的楊順霞共用另一個教室。教師薛存章負責一年級,靳國存負責三年級,二年級則由二人各負責一門課程。偌大的教室裏,一個講臺,兩張課桌,三個人,顯得十分空曠。
“上學期還有9個學生,現在就只剩下4個了。”薛存章告訴記者,這個小學是一個非完全小學,只有一至三年級,三年級畢業的學生就得去別的地方就讀了。
其實在2008年以前,韓灣小學一直是一個完全小學,高峰時期,學校有將近40名學生。但是近幾年來,學生一年比一年少,2008年開始,學校無奈只保留了一至三年級。
“村子裏的娃娃越來越少,父母外出打工帶出去一批,移民搬出去一批,更嚴重的是,農村也流行‘擇校熱’,鄉上中心小學吸引走了一大批生源,導致各村的小學生源流失。”今年57歲的薛存章教了大半輩子書,以往城裏才有的擇校現象這兩年開始困擾他這個鄉村教師。
在將臺鄉,鄉中心小學是鄉上乃至周邊鄉鎮人心中的“名校”。村民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紛紛把孩子轉至中心小學讀書。由於村子距離鄉太遠,不少人索性在學校旁租下房子專門陪讀。這兩年,學校旁的房租也在一路看漲。
在將臺鄉中心小學旁邊的一間平房內,記者見到了從興隆鄉羅莊村前來陪讀的村民袁潤鳳,她説:“我們村的小學沒有英語老師,老師也都年紀大了。為了孩子的學習,有條件的都想辦法把孩子轉到中心小學來。”
將臺鄉中心小學校長龐向榮説,小學本來只有400人的規模,現在在校學生卻達到了1600多人,最多的一個班有120個學生。
一面是中心小學的爆棚,另一面卻是像韓灣小學這樣的村小難以為繼。“農村地區的家長對教育水平要求提高以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導致了這樣的現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去鄉鎮爭奪優質教育資源。”西吉縣教育局教育督導室督學李漢輝説。陪讀不僅要租房,還要犧牲一個勞動力作專職陪讀,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只能選擇村小。
眼見著學生越來越少,薛存章心裏很不是滋味,但他説:“我不懂英語,普通話也説得不好,村裏的孩子能去中心小學讀書是好事,但是只要有一個學生去不了,我就在這裡堅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