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不變的鄉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大外遷移民點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14日 16時2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9月14日電(記者 黃艷)“九七年我當村民代表來看點時就説過,這個地方會比老家發展好!”今年47歲的艾召華一邊照看著自己的2700多只鴨子,一邊向記者講著移民後的生活。

    艾召華的新家在湖北省團風縣黃湖移民新區,這裡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大的移民安置區,總計有874戶、3723人。記者看到,新區裏一排排別墅模樣的樓房,矗立在廣袤的田野間,頗有幾分現代氣息。

    “老家山高路窄,地少坡多,偏僻窮困,住幾間破瓦房,只能出去打工。”艾召華説。

    他的老家在300多公里外的鄖縣安陽鎮龍門唐村2組,屬於丹江口庫區,需要外遷移民。2010年5月,他一家三口搬到了移民安置點。

    兩室一廳的新房,4畝多水澆地,而且離縣城只有幾公里,還有公交車到家門口。左臂殘缺的艾召華種地不方便,如今能在平原地區有幾畝水澆地,他覺得心裏很踏實。

    去年艾召華加入了團風鎮新福港養鴨協會,今年就成了移民中有名的養鴨專業戶。他在老家從來沒搞過養殖,團風縣畜牧局、移民局和鎮上的領導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不僅定期組織培訓,還隨時給予指導。

    今年8月,艾召華又賣了一批鴨子,有2500只,共計46000元。他飼養的鴨子是一種“野鴨”,一般飼養週期只有45天到50天。

    艾召華告訴記者,他一年能養11批鴨子,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是在老家時的好幾倍。

    生活發生大變樣的移民,在新區處處可見。軒德紅移民前一直在深圳一家超市打工,搬到黃湖移民新區後,她在村幹部的鼓勵下開了家百貨超市。

    “一般每天的營業額有1600元到1700元,逢年過節能賣到3000多元。”軒德紅説,“過去在外打工,一年夫妻倆也就掙兩三萬元,還要遠離老人小孩。現在好啊,守在家門口一年就能整個四五萬元。”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丹江口庫區外遷的移民也一樣,更好的生活掩不住他們對於故土的思念。艾召華説:“這裡好,這裡新,但是想起老家還是覺得很親切。”

    雖然搬不來丹江老家的房屋田地,但湖北移民部門儘量把移民的故鄉情感符號搬遷過來。

    黃湖移民新區有兩個村,一個安陽村、一個鄖陽村,這是根據移民們在老家鄖縣的安陽鎮和鄖陽鎮起的名字。

    社區裏,把一棟棟別墅小樓劃分開的街道,也按照原先兩個鎮的村名來命名。另外,村組的編制也不變,原來是幾組過來還是幾組,這樣鄰里關係也基本沒變。

    在老家,趙元喜家和艾召華家房挨房,如今兩家是門對門。“串門喝酒啥都不誤。”艾召華説,“有時候,閉著眼睛,聽著周圍的聲音,還以為在老家呢!”

    團風縣團風鎮黨委副書記楊輝勝告訴記者説,移民搬遷要體現人性化,搬人搬財産,還要搬鄉親、搬鄉音、搬村名、搬風俗文化、搬幹部,讓移民減少陌生感,緩解移民對故土的難捨情緒,讓他們更好地認同和接受新環境。

 
 
 相關鏈結
· 湖北省採取多種措施保護南水北調丹江口水源地
·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上半年加快 投資13.2億元
· 蔣旭光出席南水北調新鄉市配套工程開工動員大會
· 山東省將實施“退耕還濕”構築南水北調生態屏障
· 北京南水北調工程獲北京農商銀行100億貸款授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