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9月18日電(記者 吳光于)記者從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三江源地區首次生物多樣性綜合本底調查于近日結束。
此項調查由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北京大學自然保護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開展,預計為期三年。今年的調查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兩個核心區——通天河沿岸保護區和索加—曲麻河保護區進行。世界著名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呂植等來自多學科領域的生物多樣性專家參加了調查。
科研人員除了對大型鳥獸的數量進行調查外,還著重對草地、小型獸類的生物量和密度定量評估,綜合評估三江源草原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這是三江源地區第一次對生態系統狀況進行定量評價。
本次調查還邀請了生活在三江源地區、積極參與保護的當地社區人員參與。果洛藏族自治州年保玉則生態保護協會會長扎西桑俄表示,回到家鄉後將培訓自己協會的“鄉村科學家”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監測,並訂出有針對性的保護計劃。
總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2005年,中國政府投入75億元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2011年批准建立三江源國家級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了解三江源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本底,客觀評價現狀,明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確立可行的保護目標開展有效地保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此次調查就是為制訂一個科學有效的生態補償政策和考核標準服務的。”呂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