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20日電(記者 仇逸)衛生部部長陳竺20日在上海血液學研究所25週年慶典上表示,我國應加快發展轉化醫學,應對複雜疾病譜帶來的挑戰,為科學制訂預防和治療決策提供依據,減輕疾病負擔,提高人民福利。
陳竺説,過去三十年,我國在人民生活條件、營養水平和醫療保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醫療保健體系面臨多重問題和挑戰。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干擾自然生態,造成環境污染。在一些地區,職業安全、糧食和藥物安全性需進一步加強,改水、改廁工作仍有待完成。
陳竺表示,中國有複雜的疾病譜。一方面,在發展中國家常見的傳染病仍是沉重的負擔。每年有80萬傳統性傳播疾病的新發病例。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常見的慢性疾病在我國已成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病已成為我國位居前二位的殺手。醫療保健系統面臨嚴峻的挑戰,需要政府有力地推動科技的發展並實施基於科學的循證決策。
轉化醫學是指實驗室和臨床兩者間的雙向知識轉化過程,促進疾病的預測、預防、診斷和治療。這一概念進一步擴展到公共衛生領域,也就是將實驗室研究結果與臨床指南整合成為最優實施準則,為基於科學的循證決策提供依據。
陳竺指出,我國同時具備發展轉化醫學獨特的有利條件。作為一個多民族的人口大國,中國有豐富的人類遺傳資源;複雜的疾病譜儘管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同時也為開展臨床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此外,傳統中醫藥是我們的重要寶藏。
陳竺表示,發展轉化醫學將加速對疾病的控制併為健康問題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在發展轉化醫學的過程中應遵循多個原則,包括臨床工作者、基礎研究人員、生物技術專家、倫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其他相關人員間開展密切合作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轉化醫學必須提高醫療保障,造福廣大人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疾病負擔沉重,有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無力承擔醫療費用。儘管迄今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人口已超過12億7千萬,補償比例仍有限,尤其對癌症這樣的疾病。因此,必須加快創新,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將臨床研究獲得的最佳實施準則轉化為政府政策。
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成立於1987年,現有上海瑞金、仁濟、新華、市一、市六、市九、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醫院等8家醫院血液科和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共9個下屬成員,是我國最大的血液病基礎與臨床研究及診治中心之一。
衛生部部長陳竺:深化醫改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陳竺介紹,2011年,城鄉居民參加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人數超過13億,覆蓋率達到95%以上,我國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網。全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2011年達到8.32億,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從2003年的30元提高到2011年的246元,受益人次2011年達到13.15億,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超過70%。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機制初步建立,2012年上半年已有超過34萬人次獲得補償。2003年和2005年分別建立了農村和城市醫療救助制度,2011年全國城鄉醫療救助總人次達8887萬,救助資金支出186.6億元。 >>>詳細閱讀
陳竺:“十二五”期間全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
衛生部部長陳竺7日表示,“十二五”期間著力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將全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還將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升公立醫院服務能力。
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組織的“部長進校園”首都大學生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7日在清華大學舉行,衛生部部長陳竺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進展與展望”為題向近千名首都大學生作了首場報告。 >>>詳細閱讀
陳竺:三輪驅動 “十二五”深化醫改的基本策略
在17日召開的2012年中國衛生論壇上,衛生部部長陳竺做了《三輪驅動:“十二五”深化醫改的基本策略》的主報告。
陳竺説,十二五是深化醫改的第二階段。改革的階段性目標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採用適當的實施策略,再接再厲,循序推進,推動中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從框架建立走向進一步完善,使到2020年建成基本制度成為現實可能。“十二五”醫改規劃要求著力在全民基本醫保建設、基本藥物制度鞏固完善和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取得重點突破,“三輪驅動”成為“十二五”時期深化醫改的基本策略。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