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為時代抒寫 為人民放歌--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掃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27日 16時1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璩靜、楊榮榮)第12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20位德才兼備、品行兼優的新聞工作者喜獲殊榮。他們是新時代新聞隊伍中的佼佼者,是新聞工作者的榜樣,他們用新聞人生告訴人們優秀新聞工作者不變的選擇——為時代抒寫、為人民放歌。

    躬行大地 人民至上

    正如一位新聞工作者所言:用雙腳跑出來的沾滿泥土的新聞作品總是充滿了激情,始終彰顯著一種光輝、一種力量、一種信心。

    從2002年7月到2004年9月,兵團日報記者王遐獨自一人奔波近萬公里,深入駐守在邊境線旁的30多個邊境團場調查、採訪,與50多位戍邊人和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傾心交談,並進入曾引發邊境戰事的爭議領土實地察看,寫出了一萬六千多字的長篇通訊《歷史的回聲》(上篇)和《不夜的邊關》(下篇),被譽為“最全面、最權威、最生動、最感人”的“兵團樣本”。

    “我做完了一件最想做、最應該做的事,否則我將愧對兵團邊境團場兩代戍邊人。”這是王遐的心聲,也是對新聞工作者“躬行大地、人民至上”理念的最好解讀。

    中央電視臺“走基層”報道自去年8月推出後,不到半年已首發新聞1200多條,涌現出了“皮裏村蹲點日記”“楊立學討薪記”“農民工詩人楊成軍”等好作品。作為把關人,新聞中心副主任楊華堅持親自策劃,審看和修改每個製作環節。

    解放軍報郭建躍每年下基層採訪都在200天以上,20多年來他走遍北疆八千里邊防一線所有連隊哨所,採訪足跡遍及陸海空不同類型的部隊。

    在貼近一線的采編實踐中,新聞工作者還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總監張廣雷連續6年發起愛心送考志願服務活動,參加的出租車駕駛員和私家車主已達3萬多人,還通過發起愛心基金一次性募集善款2400萬元,4年裏累計救治貧困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410多名……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能縮短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穫的才不止是建議。”這是中央電視臺“走基層”宣傳片的解説詞,也代表著廣大新聞工作者對於“走轉改”的理解和自覺踐行。

    業務精湛 銳意革新

    社會的瞭望者、時代的參與者、歷史的見證者——這是人民對新聞工作者的定位。像政治家一樣敏銳,像軍事家一樣果敢——這是社會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

    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從1999年陸續發表了《山西絳縣“三盲”院長調查》《一個退休高官的生意經》《公安局政委女兒冒名頂替上大學》等調查性報道。西藏日報社駐阿裏記者站站長高玉潔是阿裏記者站的首任站長。阿裏是離首府拉薩最遠的地區,多年來宣傳報道力度一直跟不上。針對這些情況,高玉潔創新報道方式,把農牧民的“小事”提煉出大主題,把新聞做得鮮活生動。

    他們有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還有敏銳的新聞判斷能力和腳踏實地的執行能力,他們是善於駕馭重大、複雜題材,善於調動和激發團隊創作激情的“新聞操盤手”。

    《浙商》雜誌總編輯朱仁華跳出雜誌辦雜誌,搭建起了浙商大會和浙商全國理事會兩大平臺。前者至今已成功舉辦8屆,後者目前會員已經達到1000多人,成為國內最活躍的企業家組織之一。

    南方日報社編委段功偉近10年來一直積極探索黨報改革之路,全力推進時政報道、時政記者、時政部門的“三時轉型”,經營全景式、“講故事”、高端權威的精品佳作,將時政報道推入一片開闊“藍海”。銅陵日報總編輯劉宇飛結合本地和報社實際,在安徽省率先將電子閱報欄建設納入民生工程。經過兩年建設,銅陵市目前已擁有亮化、美化、電子化新閱報欄163個,實現了社區全覆蓋。

    湖北廣播電視臺臺長王茂亮一次性改造提升了4檔節目、新推出11檔節目,佔全國省級衛視今年新節目總數的1/5。山西廣播電臺編委羅慶東提出“新聞一體化運作”理念,實現了“年年出精品、年年拿大獎”。天津電視臺副總編輯沈國華率先倡議在天津成立了“全國民生新聞協作體”,7年來成員臺已發展到30家。江西電視臺副臺長李建國首創故事類節目《傳奇故事》和調解類節目《金牌調解》,收視表現長盛不衰,《中國紅歌會》更是凸顯江西紅色資源優勢,紅遍全國。

    作風紮實 成績突出

    偵察兵的陣地永遠在前線。只要有新聞,他們就恨不得拔腿就走奔赴現場,無論前面是火海是汪洋,生死一線,都不在話下。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世界震驚。

    光明日報江蘇記者站站長鄭晉鳴在震後第一天就將請戰電話打給了總編輯。此後一年,這位年近五十、頭髮花白、身著迷彩服的“戰士”6次出現在抗震救災的“戰場”,寫下了60多篇通訊報道。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地震當天19點就開播了抗震救災特別直播《汶川緊急救援》。央廣中國之聲總監蔡小林和同事們連續22天幾乎每天吃住在辦公室裏,策劃、開會、傳達、溝通、協調,不敢有絲毫懈怠。科技日報記者張顯峰半個月裏幾乎跑遍映秀、青川、漢旺等重災區,找不到網絡發稿的他將一路觀察用短信發回報社,一篇2000多字的短信體通訊《千里穿越重災區》贏得了各界好評。

    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新疆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齊正宇不顧生命危險,第一個從家裏奔向工作崗位,從7月5日到7月31日,共完成直播l58.5小時、現場直播110場,創造了新疆電視臺的新紀錄。為了做好報道,寧夏日報攝影部主任蘇保偉不顧生命危險,乘坐微型三角翼飛臨黃河上空,一個多月時間裏多次遭遇跌落險情。

    急難險重任務體現記者的驚人毅力與優秀品格,而日常堅守的一線采編工作也傳承著一種責任與信念。

    遼寧日報總編輯孫剛上午被確診為肺部惡性腫瘤,下午回到單位還和往常一樣主持例行談稿會,把次日頭版稿件安排得妥妥噹噹。手術後18天,他就開始值夜班。

    27年來一直從事要聞編輯工作的吉林日報編務中心主任李文彪經常白班夜班“連軸轉”,是全報社上夜班時間最長的人。十幾年中,李文彪平均每天編審稿件2萬字,累計編審稿件7000多萬字,是全報社看稿最多的人。

    20位長江韜奮獎獲獎者用自己的筆、鏡頭、話筒、版面和節目記錄歷史的步伐,反映大眾的心聲。崇高的榮譽背後,是對職業的堅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更是不斷創新、永不停止的追求…… 

 
 
 相關鏈結
· 李長春接見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代表
·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頒獎報告會在京舉行
· 第22屆中國新聞獎第12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