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小浪底水庫蓄水至270米水位。當日,黃河小浪底水庫首次蓄水至270米水位,蓄水量達89.34億立方米,進入最後一個分級蓄水階段的檢驗。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以防洪(包括防淩)、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等,是黃河治理開發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新華社洛陽11月12日電(記者 李鵬)“10、9、8……”,當小浪底大壩上的報數員將倒計時數字念完,水庫電子雷達液位計上的數字也終於來到了270米。人群中,水利部總工程師汪洪扶欄眺望群山環抱的廣闊水面,激動地説:“10年建設、13年運行,我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時間最終定格在了2012年11月12日8時1分。這一刻,小浪底水庫內,曾經“黃河萬里觸山動,洪波噴流射東海”的黃河水緩緩漫過大壩上紅色的270米水位線,風兒掀起的微浪拍打著大堤,溫柔而寧靜。
這也標誌著治黃開發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進入270米至275米的最後一個蓄水階段檢驗。若通過檢驗,該工程將全面具備設計運用的條件。
汪洪説,蓄水270米,小浪底工程將迎來安全運用的重大挑戰,不僅是對壩體安全、周邊地質環境的最後一個階段檢驗,還事關黃河沿岸過億百姓的福祉。
資料顯示,北踞太行、南逼邙嶺的小浪底,是黃河干流最後一個峽谷出口。出此峽口,黃河便擺脫一切天然拘束,馳騁黃淮海大平原,奔流入海。在此扎口築壩,猶如給“鬥水七沙”的黃河找到了一個盛泥沉沙的“大泥盆”,對治理黃河的“淤、懸、斷流”之害意義重大。
用最新統計數據注解小浪底工程的這一功績:投運以來,黃河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連續13年實現安全度汛,並基本解除了下游的淩汛威脅;14次調水調沙攔沙30多億噸,將8億多噸泥沙衝入大海,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2米多;累計下泄水量2910億立方米,確保了黃河13年不斷流;並累計發電630多億度,減少碳排6858萬噸。
“通過270米高水位蓄水階段檢驗後,小浪底水庫可提供89億立方米以上的庫容,其主要功能將得到更充分的展示,這是小浪底水利樞紐運行管理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治黃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汪洪説。
小浪底工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千米的黃河干流上,可控制黃河92.3%的流域面積、91.2%的黃河徑流量和100%的輸沙量,水庫最高運用水位275米。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程開工。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
小浪底工程:黃河下游“生態樞紐”功能日益突出
新華社鄭州11月12日電(記者 李亞楠)12日,黃河小浪底水庫水位首次蓄至270米,這標誌著小浪底水利樞紐將迎來最後一個分級蓄水階段的檢驗,向全面達到設計功能,並最大限度發揮好綜合效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小浪底工程作為黃河下游“生態樞紐”的功能將日益突出。
黃河小浪底工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40公里處的黃河干流上,水庫最高運用水位275米,設計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1999年10月下閘蓄水,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 >>>詳細閱讀
這是7月24日拍攝的黃河小浪底水庫控泄的壯觀景象。受三門峽水庫泄洪影響,7月23日12時起,黃河小浪底、西霞院水庫聯合調度,出庫流量按2600立方米/秒均勻下泄。據悉,此次洪水過程將歷時7天左右。新華社發(苗秋鬧 攝)
黃河調水調沙結束 小浪底出庫泥沙超過7000萬噸
新華社鄭州7月11日電(記者 張興軍)記者從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獲悉,2012年黃河汛前調水調沙于日前結束。最新數據顯示,自7月4日小浪底水庫異重流排沙出庫至7月9日結束,小浪底水庫出庫泥沙達7280萬噸,最大出庫含沙量0.398噸每立方米,排沙量及最大出庫含沙量均為歷次之最。
據介紹,2012年黃河汛前調水調沙自6月19日9時開始,7月9日8時水庫調度結束,歷時20天。6月19日至7月4日8時,為小浪底水庫清水下泄階段,最大下泄流量4270立方米每秒,花園口站最大流量432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流量一般在3000~4000立方米每秒。自7月3日21時開始,小浪底水庫轉入人工塑造異重流排沙階段。7月4日8時,異重流排沙出庫,小浪底水庫開啟3條排沙洞,按2100~2500立方米每秒泄水排沙。7月9日7時,調水調沙水庫調度結束。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