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 吳宇)來自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的最新統計顯示,在國際經濟持續低迷、許多國家的企業紛紛削減研發經費的背景下,今年前10個月,又有16家外資跨國公司來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累計落戶上海的外資研發中心已達350家。
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會長劉錦屏認為,外資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投入力度不減,不僅説明中國已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研發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一個表現,即與中國市場、中國企業“捆綁”起來搞創新,外資企業可以贏得更多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底氣”。
在近日此間舉行的“2012上海外資研發中心論壇”上,通用電氣中國研發中心創新總監胡曉披露的一組數字,印證了在華外資研發機構創新新動向:2008年以來,通用電氣累計投入超過1.7億美元,專門研發了近40項針對中國市場的新産品、新技術和新的解決方案,從中獲得的巨大收益有效幫助通用電氣度過了近幾年的全球危機考驗。
通用電氣在上海最新的一個創新合作項目是: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合資建立民用航電系統有限責任公司,重點為下一代民用飛機研發基於開放平臺的綜合航電系統,包括近期為中國國産大飛機C919項目提供相關技術支撐。這家合資研發公司2014年啟用後,預計可吸納800-1000名技術人才。
加大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協同創新力度,也是3M公司近年來重點推進的一大戰略。3M中國研發中心技術總經理吳佩知告訴新華社記者,過去,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機構的驅動力,主要是利用中國廉價的技術人才資源,進行已有成果的適應性改造;近些年開展的本地化研發,也基本上是從跨國公司自身戰略出發,將中國客戶放在“從屬”的地位。
“如果説過去的研發模式是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現在則必須變成企業和企業、企業和消費者,外資研發機構再也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了。”吳佩知説。
據統計,近5年圍繞中國客戶需求或與中國企業合作研發的新産品,已佔據了3M目前在華全年銷售額的四成以上。能否跟得上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已成為3M創新活力的“風向標”。
除了看重中國國內市場,3M更是把中國企業“走出去”與自身持續增強創新實力緊密結合起來。近年來相繼與奇瑞汽車、海爾集團等一批中國企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發揮各自所長,共同研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産品和服務。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大,其中一部分未來一定會實現全球化。與之‘捆綁’得越緊密,外資研發機構的未來發展空間就越大。”吳佩知説。
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張新生介紹,未來幾年,上海將在保持外資適度規模的基礎上,重點推動內外資企業産業升級、科技創新和功能提升,特別鼓勵外資研發中心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和成果進入技術交易平臺等技術市場交易;鼓勵外資研發中心與中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研發活動;鼓勵外資研發中心參與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更好地融入上海自主創新體系。
新近出臺的《上海市關於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的若干意見》規定:外資研發中心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科研設備免徵關稅,外資研發機構科技開發用品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消費稅,相關政策力度明顯加大。
據統計,目前落戶上海的350家外資研發中心,有90家的投資規模超過1000萬美元,15家超過5000萬美元,4家超過1億美元,相關研發業務涉及生物醫藥、信息科技、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眾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