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海省遊牧民定居工程:“幸福灘”上的幸福生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18日 13時3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11月18日電(記者 侯德強、張春曉)藏族牧民扎西今年過得格外充實。自從加入村裏的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他每日往返于牧戶家和合作社之間,把收來的牛奶等畜産品送到合作社進行統一加工和銷售。

    同時,扎西還蓄養著約300頭只牛羊。合作社每月1500元的工資,出售畜産品的收入,再加上政府每年發下的休牧補貼,扎西家今年已經入賬約3.5萬元。

    “跟往年比,現在的收入狀況好很多了。”50歲的扎西説。如今,他和老伴以及6歲的孫子住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青海湖鄉同寶村幸福灘草原上。勞作之餘,除了接送孫子上下學,扎西每天還有不少時間去鄰居家串門。“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為家家戶戶住得太分散了。”

    前幾年,扎西和同寶村多家牧戶還住在草原深處的土坯房或帳篷裏,出行極其不便。去年9月,同寶村幸福灘遊牧民定居示範點完工,87家牧戶共370余人遷入新居。

    據了解,青海省自2009年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以來,3年共開工建設遊牧民定居住房6.99萬戶,建成6.41萬戶,累計超過20萬名遊牧民搬進新居。

    幸福灘定居點佔地234畝,由省、州、縣政府提供補助加上群眾自籌,總投入2100余萬元。住房分為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兩種戶型,均為獨立院落,並配套標準的廚房、灶臺、節能火炕、給水、排水、太陽能熱水器、封閉暖廊和院墻大門等設施。

    “現在每家每戶水電齊全,有線電視和寬帶也開通了,生活非常方便。定居點也因此被稱為‘幸福村’。”青海湖鄉黨委書記孔慶龍説。

    住進新房以來,最讓73歲的藏族老人格巴開心的是廚房通了電,做飯再也不需靠牛羊糞了。

    這些天,格巴因為感冒一直在輸液。不過,青海湖鄉衛生院就設在示範點內,離她家不足百米,因此,每天去醫院對於老人來講並不辛苦。“從前,到最近的衛生院看病也要走上20多公里。”格巴説。

    為了給村民提供更大的便利、豐富他們的閒暇時光生活,安居點內還立起了50盞風光互補路燈,並建成了幼兒園、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警務室、健身廣場和賽馬場等。

    據孔慶龍介紹,每逢三八婦女節和五四青年節等節假日,廣場和賽馬場上會舉辦拔河、歌舞、跑馬和民族式摔跤等比賽。“今年9月,我們在賽馬場上舉辦了一場全鄉的農民運動會,非常熱鬧。”孔慶龍説。

    去年9月,扎西把孫子貢求加送進了示範點裏的幼兒園,“希望他多學點漢語,以後升了小學,能聽得懂老師講課,跟同學們也可以正常交流。”扎西説。

    幼兒園裏現有15個孩子和兩位藏族老師。老師常曉娟告訴記者,平日裏他們主要通過做遊戲、唱兒歌和看動畫片等活動提高孩子的漢語水平,也會教一些簡單算數和漢字的讀寫。

    孔慶龍説,除了給牧民們提供安身之處,“幸福村”的要義更在於幫他們找到增收致富之道。今年2月,同寶村註冊成立了一個專業合作社,生産銷售牦牛酸奶、風乾牦牛肉、藏式烤饃、曲拉和炒麵等。合作社由村委會和黨支部負責人進行管理,在村裏挑選七八個青壯年,從87戶牧民家收來牛奶、牛肉等,統一進行加工,然後銷往海晏縣、海北州和西寧等地。

    同寶村黨支部書記仁青本告訴記者,往年,牧民們自産自銷,購買者有限。如今,合作社把原材料集中起來,進行規範化處理,不僅提高了成品的質量,也實現了規模生産。此外,合作社還有專人拓寬銷售渠道,從而大大提升了盈利空間。“今年,每家牧戶的生産性收入將超過9000元,比去年多2000多元。”仁青本説。

    每年,同寶村每個牧民家庭還能拿到政府發放的約1.7萬元的休牧補貼。同時,由於合作社採取的集約型生産方式解放了一部分勞動力,越來越多的人轉而經營牧家樂。

    孔慶龍介紹,每年7月至10月是青海的旅遊旺季。在此期間,一家牧戶通過為遊客提供餐飲服務及騎馬射箭等娛樂項目,可以賺到5000元至1萬元。“牧民的收入越來越高,來源也越來越多元化了。”孔慶龍説。

 
 
 相關鏈結
· 青海省交通沿線遊牧民定居工程建設規劃通過論證
· 青海牧區開展遊牧民定居工程開啟牧民群眾新生活
· 青海省遊牧民定居工程實施3年惠及27萬群眾
· 青海省遊牧民定居工程建設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
· 青海省藏族聚居區建成5萬餘戶遊牧民定居房
· 中央財政下撥17億元遊牧民定居工程資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