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24日 07時42分   來源:光明日報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我們黨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黨的十六大以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取得新成就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新的歷史起點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一)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鞏固

    10年來,優先發展教育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成為黨和國家的堅定意志,全國上下形成了共同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合力。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加強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預計達到2.2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4%的目標將如期實現。許多地方實施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一把手工程”,將教育發展指標納入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考核體系,實行教育優先發展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形成了密切協作、齊抓共管的新機制,為教育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取得重要進展

    10年來,黨中央堅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專門就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加強青少年體育等作出重要部署。教育戰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積極健康向上,成為大有希望的一代,值得信賴的一代。

    (三)教育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逐步深化

    10年來,黨中央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加強對教育改革創新的頂層設計,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對各級各類教育管理的職責與權限更加明確。政府與學校的關係逐步理順,學校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初步建立。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投入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公共教育財政制度不斷健全,形成了義務教育由政府負全責、非義務教育階段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機制。教育開放進一步擴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同步發展的新局面。

    (四)促進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

    10年來,黨中央堅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切實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到2011年底,我國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青壯年文盲率降到1.08%,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學前教育加快發展,全國幼兒園增加5.5萬所,在園兒童數增加1388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2.3%。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學率從42.8%提高到84%。職業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中高等職業教育分別佔到同級教育的“半壁江山”,啟動實施農村免費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毛入學率從15%提高到26.9%。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西部和民族地區主要教育發展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縮小。初步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每年資助近1.8億名學生,保證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600多萬農村初中小學生受益的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初步解決,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積極推進。教育亂收費有效遏制。普通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成效顯著。殘疾人受教育權利得到保障。

    (五)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10年來,黨中央提出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頒布教育督導條例,建立國家教育質量標準和質量監測評估制度,構建督政、督學、教育質量監測相結合的中國特色教育督導體系。發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推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高中教育多樣化和高等教育特色化發展,促進各級各類學校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評價方式方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整體能力顯著增強。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的基礎工作和提高質量的關鍵環節,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深入實施特崗教師計劃、免費師範生政策和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涌現出一大批教書育人楷模。

    實踐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是科學發展的道路,是人民滿意的道路。這條道路既凝結了我們黨領導人民發展教育事業的基本經驗,又反映了世界教育發展規律;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教育基本理論,又體現了中國國情;既堅持了社會主義教育基本原則,又借鑒了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既繼承了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唯一正確道路。

    二、新形勢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進行了新的謀劃,對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綜觀國際國內大勢,立足基本國情,必須深刻認識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歷史使命感和工作責任感。

    (一)準確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機遇

    胡錦濤同志深刻指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民族素質競爭。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綜合國力競爭愈加激烈,知識創新越來越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許多發達國家都把教育和人才優勢作為國家最核心的戰略利益。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但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社會思想文化多元多樣多變。在這樣的形勢下,確保我國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更為有利的位置,迫切需要提高全體國民素質,深度開發人力資源。

    強國必先強教。“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建設,儘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使我國人力資源的數量、結構、質量和貢獻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是我國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的現實需要,集中體現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階段性特徵。黨中央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總體部署緊密聯絡在一起,必將成為我國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

    (二)主動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特別強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我國發展後勁、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更多依靠勞動者大軍和各類人才隊伍素質的持續提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青少年開始築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必須把教育擺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特殊重要位置。總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不斷完善和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迫切要求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三)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新期盼

    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後代。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教育寄託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000美元進而超過5000美元時,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會更加強烈。世紀之交我國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000美元,2011年突破了5000美元,近10多年我國社會正在從生存型消費進入發展型消費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對通過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更好服務國家建設的願望更加強烈。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權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機會,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體現。從黨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到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在學有所教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在部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時特別強調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莊嚴承諾,是教育戰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三、進一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前進方向和重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面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更加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黨的教育方針凝聚了黨和人民對教育事業的總體要求,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的基本原則。黨的十六大對黨的教育方針作出了符合時代特點、順應人民意願、遵循教育規律的精闢概括,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特別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深刻闡釋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豐富內涵,強調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這一本質要求。我們要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融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著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全面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推動教育事業協調發展

    胡錦濤同志強調,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改革創新、促進教育公平、重視教育質量,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必須長期遵循的工作方針。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這一系列部署,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踐行終身學習觀念,推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對於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具有重要意義。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紮實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構建體系完整的終身教育,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而努力奮鬥。

    (三)深化教育改革創新

    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是更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深化改革創新。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更加注重教育內涵發展;要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質量的根本標準,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著力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為核心,系統推進考試招生制度、現代學校制度、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快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要“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形成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努力實現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四)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顯著特徵。人民滿意的教育,既在於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更是受教育機會、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機制、教育制度規則的公平狀況都有顯著提高的教育。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方面作出明確的制度安排,強調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以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步伐、建立全面覆蓋困難群體的資助政策體系和幫扶制度為重點,強化政府責任,完善資源配置制度,健全法制保障,促進教育資源向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困難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著力保障農民工子女、殘疾兒童少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教育權利,逐漸縮小教育發展中的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校際差距,為所有學生開闢不同的成長成才之路。要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規則程序,加強制度建設和社會監督,在推進校務公開及招生“陽光工程”、促進民辦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等方面,用更為規範的管理協調來維護教育公平。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決於其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今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將更多地取決於教師隊伍建設的水平。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以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為目標,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創新教師教育培養模式,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特別是要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改進培訓體制機制,全面提升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要著重從制度上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大力宣傳教書育人楷模的先進事跡,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為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而可靠的基礎。

 
 
 相關鏈結
·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義務教育等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 教育部:完成佈局規劃備案前暫停農村學校撤並
· 教育部:我國已建設93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 教育部:實現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 教育部:我國將建立動態共享職教課程教材資源庫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