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德科技合作面向未來——訪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29日 17時1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德國漢堡11月29日電(記者 唐志強 徐然)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第五屆會議29日和30日在德國北部城市漢堡舉行。中國政府代表、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長萬鋼在會議期間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説,當前中德關係得到全面昇華,其中中德科技領域的合作面向未來,長期、持久、可持續。

    萬鋼説,中德科技合作歷史悠久,兩國早在1978年就簽訂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30多年來,雙方在共同科研、學生學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發展,在先進製造、信息化、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高速鐵路等方面合作都很深入,並且仍在朝著更深化的方向推進。

    “現在中德科技合作到了機構間合作的程度,我們把雙方産學研結合在一起,建立聯合研究中心、科學創新研究平臺,結合教育和科技,實現更深入更持久的發展,”萬鋼説。

    自2010年以來,中德已先後設立電動汽車聯合研發中心、中德清潔水創新研究合作項目、中德生命科學創新平臺等合作研發機制。在2012年8月30日的第二次中德政府磋商期間,中德又簽署了《關於在半導體照明技術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和《關於拓展在電動汽車和氣候保護方面合作的聯合聲明》。

    以電動汽車為例,中德之間的合作涵蓋電化學、蓄電池、電驅動系統等關鍵技術,也涉及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未來整車研發、智慧交通等各個方面。“這是一個全方位的合作,”萬鋼説,“面向未來的産品應該共同開發,既要滿足德國市場需求,又要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在其他節能減排領域,萬鋼也看好中德的合作前景。他舉例説,在半導體照明上,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推進最快的國家;而德國有些企業在照明質量技術研究方面,在汽車等方面的應用上做得不錯。“雙方各取所長。”

    萬鋼認為,交流溝通是中德面向未來合作的重要基礎。政府磋商使得兩國在戰略問題、合作問題、甚至政策細節上,都能開誠布公地互相交流;研究機構之間、高校之間的緊密聯絡幫助大家在科學研究的思維和方法上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企業之間的交流能讓大家共同研究和開發適應市場、面向未來的産品;而青年人之間的交往使得中德文化更加被對方所理解。

    “我自己在德國學習、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有成千上萬像我這樣的人在德國求學、工作、生活,包括現在我們在這裡的三萬多留學生,”萬鋼説,“每個人都能是中德友好的橋梁。我想,這是中德合作面向未來最重要的基礎。”

 
 
 相關鏈結
· 科技部部長萬鋼巡視第十四屆工業博覽會科技展區
· 萬鋼發表題為"攜手創造中歐更加美好的未來"的演講
·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京會見哥斯達黎加科技電信部長
· 萬鋼會見全球環境基金主席兼總裁石井菜穗子一行
· 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本溪國家高新區建設推進大會
· 萬鋼會見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副州長兼財政經濟部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