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探索"兩不三新"為核心--解讀《中原經濟區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03日 19時11分   來源:新華社

探索“兩不三新”路子為核心任務
——解讀《中原經濟區規劃》

    新華社鄭州12月3日電(記者 梁鵬)《中原經濟區規劃》日前正式獲批發佈,中原經濟區成為國內區域地域面積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經濟區,在經濟總量上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經濟區,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專家表示,這是繼國家出臺指導意見後,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規劃中有諸多“亮點”和“新意”,使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目標任務更加明確,發展佈局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標誌著中原經濟區建設進入了整體推進、全面實施的新階段。

    探索“兩不三新”之路

    將探索“兩不三新”路子寫入指導思想,這是規劃中一個重大亮點,即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專家陳耀表示,這抓住了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問題。

    中原經濟區在交通、糧食、産業基礎、市場和文化等方面有著諸多優勢,2011年末區內鐵路營業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佔全國的7%和9.8%;糧食産量超過1億噸,佔全國的18%以上;産業體系較為完備,市場潛力巨大,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全國勞動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

    但同時,中原經濟區加快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共性矛盾和挑戰,集中表現在: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保糧任務重,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村富餘勞動力亟待轉移、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低。

    要破解諸多難題,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原經濟區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探索“兩不三新”路子,這一點也明確體現在了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中。規劃中提出,中原經濟區要在提升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主要經濟增長指標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要從2011年的26317元增加到2020年的6萬元,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比重從9%上升到10.5%。

    而同時,現有耕地保有量1423萬公頃到2020年必須保持不變,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要從2011年的9326萬噸增加到1.08億噸,森林覆蓋率要從22%上升到25%,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30%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要從145噸下降到110噸。同時,服務業增加值顯著提高,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5%。

    陳耀等專家認為,中原經濟區探索“兩不三新”之路,不僅能很好的指導中原經濟區科學發展,同時,它所探索的路子和建設經驗對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都將産生重大示範意義。

    “中原經濟區版”的收入倍增計劃目標

    與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發展目標相呼應,《中原經濟區規劃》也就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資源環境、結構調整等方面明確了發展目標,尤其令人關注的是提出了“中原經濟區版”的收入倍增計劃等民生目標。

    2011年,中原經濟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17813元和6629元。按規劃指標,到2020年,這兩個數字要分別達到38000元和16000元。這意味著到2020年,中原經濟區內的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要實現1倍以上的增長。

    據河南省發改委測算,要實現這個目標,到2020年城鎮居民收入需要保持年均9%的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需要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長,兩個增速均超過國家實現倍增計劃所需要的年均7%。河南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這是因為我們不但要達到倍增,而且要努力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相關專家表示:規劃中確定的目標比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目標要高一些,這意味著中原經濟區區域內的指標只達到平均線是不夠的,中原經濟區要走在前面,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規劃中還提出了就業、教育等民生指標,如到2020年城鎮年新增就業人數達到22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人數從2011年的265萬人增加到35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8%提高到40%。按照規劃目標,到2020年中原經濟區的城鎮化率要達到56%,進入到城鎮化發展的新階段。

    促進區域聯動發展 打造核心發展區域

    作為國內規劃範圍最大的經濟區,中原經濟區範圍涵蓋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五省的30個市和3個縣(區)。在如此廣闊的區域內,如何有效推進區域聯動發展、打造核心發展區域同樣令人關注。

    陳耀認為,規劃提出要“完善中原經濟區聯動發展機制,打造高水平開放合作平臺,促進區域共同發展繁榮”,這對於調動五省各方的積極性,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廣大範圍優化配置,推進一體化建設意義重大。

    記者採訪了解到,中原經濟區地處我國中心地帶,經濟交往密切,從上世紀80年代起,這一區域就開始了各種形式和層次的區域合作。今年5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批復設立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支持河南省三門峽市、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和陜西省渭南市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創新區域合作機制。

    河南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從加快區域一體化發展上,規劃提出要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協同建設跨省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立中原經濟區五省政府高層協調機制和市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區域發展重大問題”,並在區域專項規劃編制、區域政策協調、要素資源流動等領域探索建立合作新機制;支持河北省在邯鄲、邢臺建立冀南區域合作示範區,加快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等。這對加快建立跨省域合作發展機制,完善區域合作機制、開展區域協調發展試驗,提升整體競爭優勢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規劃提出,推動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9市融合發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質的組合型城市地區,打造成為中原經濟區發展的核心區域,引領輻射帶動整個區域發展;同時構建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發展軸和南北兩翼經濟帶。

    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認為,“米字型”發展軸和南北兩翼經濟帶對於中原經濟區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不僅使鄭州的核心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也把河南省周邊大部分地級市納入其中,對提升5省30市經濟融合度、促進地區合作和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國家出臺指導意見的基礎上,規劃從糧食生産核心區、産業升級和投資引導、統籌城鄉發展、生態補償等方面提出了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河南省發改委負責人説,規劃還就開展人地挂鉤、建立農村人口有序轉移機制等先行先試的內容進行了細化,更具可操作性,這對推動中原經濟區從農業大區向經濟強區轉變,破解一系列發展難題打開了新空間。

 
 
 相關鏈結
· 圖表:中原經濟區規劃正式發佈
· 國務院正式批准中原經濟區規劃
· 中原經濟區規劃發佈 河南提出兩不三新發展路子
· 中原經濟區規劃發佈 探索“兩不三新”發展路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