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熊爭艷 劉華 徐松)在世界幾十個國家進行權力更替、國際格局繼續經歷複雜深刻變化的年度,中國外交佈局如何調整謀劃?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歐元區陷入二次衰退、一些發展中國家受外部環境拖累經濟增速放緩之際,中國怎樣運籌與各國的經濟合作?
在紛爭衝突接踵而至、區域動蕩此起彼伏之時,中國選擇什麼方式應對處理?
站在歲末節點,觀察2012年中國外交,或許能找到答案。
全球佈局 塑造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
2012年被視為全球的“換屆年”。包括4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內的幾十國進行領導人或議會選舉,牽動著全球戰略形勢的敏感神經,也影響著國際政治風向的調整變化。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外交目標之一“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既指明了未來中國外交的方向,也是這一年中國外交實踐的寫照。
如果以國家為橫軸,這一年,中國繼續與主要大國、廣大發展中國家增進互信,深化合作。
太平洋兩岸的中美,以年初習近平訪美開始、以年末在華盛頓落幕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收官,互動頻繁,成效顯著。儘管兩國時有齟齬,但卻在相對穩定的軌道上探索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的相處之道。
6月,就任俄羅斯總統不到一個月,普京就首訪中國。中俄年內在戰略、經濟、地區局勢等問題上密切協調配合,以致普京年末時感嘆兩國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原本一年一次的中歐領導人會晤,年內兩度舉行。德國總理默克爾因歐債危機、中德關係等議題之重要而兩次訪華。
繼中非、中阿合作論壇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後,中國今年向拉丁美洲提出建立合作論壇的倡議,得到拉美國家積極響應。
如果以領域為縱軸,這一年,中國在政治、經濟、安全、環境、人文等方面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全面展開。
攸關全人類生存發展的氣候變化談判取得階段性成果。多哈氣候大會12月8日最終通過關於《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決議,這得益於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堅持原則、協調立場。
中方分別與美、俄、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等舉行聯合軍事演練,主題涉及反恐、反海盜等,地點從陸地到海洋,從中亞到亞丁灣……
這一個個事件,貌似互不關聯,卻展現了這一年中國外交塑造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的圖景。
危中尋機 同世界經濟更深度融合
10月9日,外交部橄欖廳,舉行了一個簡短儀式,宣佈“國際經濟司”成立。對經濟新聞嗅覺靈敏的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價,這標誌中國“經濟外交”進入新階段。
這一年,在全球經濟步履蹣跚的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運用日益上升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努力承擔與自身發展水平及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責任,交出了一張不俗的“經濟外交”答卷:
——歐債危機陰霾不散,中國體現負責任大國姿態。不僅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430億美元,還繼續購買歐元區國債,投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
——面對世界經濟寒流,中國擴大對外投資規模,繼續鼓勵進口。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5%,進口保持增長勢頭,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和貿易復蘇的重要引擎。
——不忘國際責任,支持欠發達國家的發展。以非洲為例,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宣佈未來三年向非洲國家提供200億美元貸款額度等一系列措施。
——在全球貿易增長放緩、保護主義抬頭之時,中國外貿繼續實現較快增長,成為周邊大多數國家最大貿易夥伴。
中國不僅致力於與國際社會同舟共濟,破解當下經濟難題危機,也對未來世界經濟格局運籌帷幄,謀棋佈子。
在國際經濟體系改革中,中國與新興國家攜手,抓住“危中之機”,通過二十國集團等全球經濟治理平臺,謀求提升話語權,推動國際經濟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在促進貿易自由化的實踐中,今年的“重頭戲”是開啟了周邊經貿合作新框架。
11月,延宕多年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正式起步。自此,繼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之後,第三大經濟圈建設邁出“機制化”第一步。
同樣在11月,中日韓印澳新和東盟十國也宣佈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有望打造涵蓋亞太16國的全球最大自貿區。
“不僅謀一時,更謀長遠;不僅謀一域,更謀全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龐中英如此總結今年中國的“經濟外交”。
維護主權 國際熱點問題有作為敢擔當
歲末,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家》撰文盤點2012年的世界,談到中國外交時,只提及一個事件“中日東海領土爭端”。
這一年,海洋領土爭端確實給中國外交帶來一系列考驗:
4月,菲律賓軍艦襲擾在黃岩島海域正常作業的中國漁船漁民,侵犯中國主權。
6月,越南國會通過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越南海洋法》。
9月,日本政府不顧中方反復嚴正交涉,宣佈“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對這些島嶼實施“國有化”,導致兩國關係陷入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來的“冰點”。
面對挑釁行為和錯誤做法,中國展示了處理複雜問題的胸襟和能力,進行了一次次有理、有力、有節的鬥爭,也在一系列危機管理中積累了外交經驗。
無論是在黃岩島還是在釣魚島海域,中國展開例行維權巡航活動,挫敗有關國家對相關島嶼海域的控制企圖。中國利用海監、漁政力量宣示主權、維護領土完整,成為國際社會稱道的外交“亮點”。
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方發佈白皮書,公佈領海基線,向聯合國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裏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擺事實,講法理,有力地爭取了國際社會和國際輿論的支持。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設立三沙市,建立警備區,有力回應有關國家的挑釁。中國利用東盟峰會成功挫敗個別南海聲索國將南海問題國際化的企圖。在其他諸多雙邊和國際場合,中國領導人和外交官積極主動宣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秉持正義,堅定維護主權是中國應對領土紛爭的態度。處理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時,中國同樣有作為、敢擔當。
敘利亞問題上,中國今年多管齊下,推動政治解決。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一年內數次出訪中東,就敘利亞局勢奔走斡旋。3月,時任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安南發表和平建議幾天后,中國提出了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六點主張。9月,安南的繼任者卜拉希米訪華之際,中方就停火止暴、開啟談判、國際斡旋和人道主義援助提出四點新倡議。
在其他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也積極貢獻自己力量,發揮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在朝鮮半島局勢問題上,勸和促談,維護地區戰略安全;
在伊朗核問題上,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
在阿富汗問題上,中國領導人四十六年來首訪阿富汗,中國積極參與阿富汗和平重建,全力支持其發展……
這一年,中國維護和平穩定、謀求合作共贏、妥處熱點難事,以實際行動踐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主張,彰顯大國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