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醫藥傳承“乍暖還寒”--張伯禮談中醫藥傳承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21日 22時01分   來源:新華社

中醫藥傳承“乍暖還寒”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談中醫藥傳承難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記者王茜)一邊是紅紅火火的社會需求,一邊是難盡人意的精髓傳承。時代的發展讓中醫藥傳承問題成為業內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那麼,中醫藥在百姓的求診就醫中、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中醫藥“傳承難”難在哪?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記者21日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行的傳承工作會議上採訪了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

    我國中醫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記者:中醫藥在百姓求診就醫中、在社會的經濟發展中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張伯禮:一些數字能有力地説明這個問題。去年10月衛生部統計的數字,中醫以4%的醫療機構、6.79%的人員、6.36%的財政投入,承擔了15.38%的急門診和12.61%的住院醫療任務。這已經顯示了中醫簡便驗廉的優勢。

    2011年,中醫藥工業總産值達到4100億元,約佔全國中醫藥工業總值的27.8%;中醫藥企業聚集度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制藥企業百強中,中醫藥企業約佔1/3,中醫藥大品種戰略取得成效,過億元品種超過200個。

    中醫藥科研成績突出,每年發表的中醫藥相關科技論文達到5.3萬篇,高影響論文增長7.5倍;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大幅度增加,每年申請已超過5000件。

    這些數字最能説明我國中醫藥事業取得長足的進步和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重視傳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

    記者:這些能否説明我們已經完全繼承了中醫藥的寶貴財富?如果不是,那麼“傳承難”難在哪?

    張伯禮:應該説中醫藥發展形勢不錯,但我們還應保持一份冷靜和淡定。中醫藥發展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中醫藥學科特色優勢缺少認真的總結提煉,中醫藥基礎理論尚沒有系統的整體提高,存在著簡單化的現象。中醫思維弱化、中醫學術異化、中醫技術退化、中醫評價西化的傾向普遍存在。

    同時,我國浩瀚的中醫藥古籍尚未得到系統的研究,特別是近百年中醫史研究尚屬空白;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形式大於內涵,重方藥而缺少學術內涵提煉;科研研究注重羅列數據,用現代醫學詮釋的多,較少進行中醫理論的分析、思考;民間中醫藥的人才、方藥、技術尚未受到重視,棄之不問、自生自滅,甚至失傳;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模式和內容還有待與深化改革等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中醫藥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中醫藥發展的短板和瓶頸,甚至是隱患和內傷。

    記者: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張伯禮:歸根到底是中醫藥基礎理論支撐作用薄弱,沒有進行系統整理和深入研究,尚未構建系統的中醫生命科學認證體系,傳統文化底蘊淺薄,忽視中醫理論的指導作用。而一些理論零散破碎,甚至是歪曲謬解。精通中醫理論,並能有效指導臨床實踐人才短缺,民間醫藥對有一技之長的人缺少政策支持等等。

    其實,各個學科都有繼承發展的問題,但對中醫藥來説更加重要。傳承是幾千年來中醫藥發展的基本形式,師徒相授、薪火相傳,延續了學術的生命。傳承是中醫藥的基礎,沒有基礎就如空中樓閣虛幻縹緲,就沒有了根基。重視傳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事業越是發展,我們越要堅守學術的底線。

    基於實際的需求和問題做好傳承

    記者:如何解決制約中醫藥發展的“傳承難”?

    張伯禮:中醫藥傳承是個永恒的主題,必須堅持面向需求,在解決當前生命科學重大難題過程中做好傳承工作。中醫藥的典籍浩如煙海,中醫的理論百家爭鳴,從哪兒入手做好成傳承工作?是基於實際的需求和問題。現在很多生活方式疾病仍然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傳染性疾病變化多樣等等。近幾十年來,針對臨床重大需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活血化瘀方藥治療心血管疾病、通絡解毒方藥治療腦血管病、扶正祛邪療法對腫瘤治療有效果等等。這些工作就是傳承創新的榜樣和範式。從臨床難點入手,解決問題才是最大的動力。

    幾千年來,中醫藥薪火相傳,歷史悠久,但其理念並不落後,歷久彌新,現代生命科學很多難題可以從中藥寶庫尋找到解決辦法。只要我們帶著問題研究經典,傳承經驗,按歷史的脈絡進行梳理,不但總結學術發展演變的過程,還能掌握多種破題的思路和方法。 

 
 
 相關鏈結
· 內地與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中醫藥工作會近日召開
· 王國強:基層服務能力提升是中醫藥工作重中之重
· 甘肅9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提供中醫藥服務
· 王三運劉偉平在蘭州會見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