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大局 正視問題 打破僵局
——專家解析習近平會見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徐松、楊依軍、梁淋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5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山口也在會見之際向中國領導人轉交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在這場備受矚目的會見中,究竟透露出怎樣的信息?
研究中日關係的專家們認為,習近平有關中日關係的闡述,既著眼現實,又統領未來,對於當前處於困難時刻的中日關係而言,意義非同尋常。
中日關係應著眼大局、把握方向
作為去年12月日本新政府成立以來首位訪華的日本執政聯盟重要成員,山口此行意在緩和當前緊張氣氛,邁出改善對華關係的第一步。
習近平在會見中告訴山口,要保持中日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必須著眼大局,把握方向,及時妥善處理好兩國間存在的敏感問題。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表示,習近平在會見中向日本公眾也向國際社會發出了重要信息,展現了誠意,那就是中方重視發展中日關係的方針沒有變化。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對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沱生認為,習近平對中日關係的表述具有重要的戰略眼光,表達了中方在中日關係經歷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希望,保持基本方針不動搖的意願。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認為,兩國間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應堅持遵守的信息非常重要。“這四個政治文件在中日關係40年來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説。
“四個文件中的第二個文件是和平友好條約,其中提到的不使用武力、和平友好相處、相互不侵犯等內容在當前這個節點顯得尤其重要。”高洪説。“有風浪的時候,不能動搖,這就是壓艙石的意義。如果説中日關係未來發展是一段航程的話,這四個文件就是用來保證其平穩行駛的基礎。”張沱生説。
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方應正視歷史和現實
關於備受關注的釣魚島問題,習近平指出,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日方應正視歷史和現實,以實際行動,同中方共同努力,通過對話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日本此前單方面打破現狀,挑起事端,中國也採取了反制措施。現在管控局勢需要雙方的努力。”張沱生説。
山口在訪華前曾指出日中雙方圍繞釣魚島問題確實“存在分歧”,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其希望通過務實態度解決爭端的意願。
關於習近平提出的“國家責任”、“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的説法,專家們認為,這是中方擎領中日關係理念的高度概括。
國家責任是指中日雙方都肩負著和平共處的責任,這對於兩國人民的福祉、兩國各自的發展以及本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政治智慧是指對於在短時期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釣魚島問題),應該按照中日兩國老一代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先擱置起來,放一放,雙方求大同存小異,以大局為重,維繫共同利益;歷史擔當則指的是雙方對於兩國關係未來的發展都肩負歷史責任。中國領導人在這個時候決定致力於改善、穩定中日關係便是這種擔當的體現。張沱生説。
專家們指出,中日關係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一個釣魚島問題並不是中日關係的全部,應該積極思考改善兩國關係的各種辦法、採取增進國民感情的積極行動,而不是煽動民族情緒。
打破僵局 日方應與中方相向而行
山口此次來訪和不久前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中國之行,表明了中國同日本朝野政黨、友好團體保持著正常溝通交往,在聽取來自日方各個渠道的聲音,也反映出日本聯合政權乃至日本國內的理性聲音和訴求。
“對山口努力改善兩國關係的行動,我們要給予積極評價。”高洪説,中日關係處於緊張狀態,不僅不利於兩國各自發展,也不利於世界和平穩定,中方也希望儘快扭轉局面。
專家們認為,中日關係高度複雜,兩國關係陷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冰點”,兩國國民感情持續惡化,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綁架民意,其根源在於日本始終無法正視歷史問題。日本應當在符合兩國利益的事情上有所作為,如像德國一樣尊重、正視歷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凍土也非一日之暖。”劉江永表示,只有日本政府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不斷致力於改善兩國關係,才能使釣魚島問題得到妥善管控和解決,才能使中日關係回到正常發展軌道,真正打破目前存在的僵局。日中關係未來前景究竟如何,關鍵還是要看安倍和日本政府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