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共創實現中國夢的美好生活——迎接全國兩會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5日 19時0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張旭東、杜宇、韓潔、林暉)“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十八屆一中全會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質樸的話語展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民生情懷”,作出的承諾擲地有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的家。中國夢,凝聚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唯有不斷創造實現億萬百姓的美好生活和幸福夢想,匯聚13億人團結奮進的正能量,才能共同托起民族復興之夢。

    民之念 國之願——家事連國是,萬涓匯成河。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奮鬥的目標從未像今天這樣清晰

    “創業,是我對夢想的執著。”吳慶文,這個大學畢業剛五年的年輕人,如今已是廣州市睿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憑藉當初湊來的5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發展到如今公司年營業額逾百萬元,吳慶文在講述他的“成功故事”時,強調除了個人奮鬥外,也離不開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稅收優惠、科技項目資助等政策扶持。

    “2009年12月,飽受發展資金困擾的我們,獲得了政府的一筆15萬元大學生自主創業專項創新基金,解了燃眉之急。”吳慶文回憶説,“這些支持其實是基礎,是信心!”

    創業,是吳慶文的念想;鼓勵創業,是國家的意願。吳慶文個人財富增長的同時,也為國家創造著稅收和就業。在這裡,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高度契合。

    安居樂業,是百姓之願;富強和諧,是國家之福。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改善民生放在中心位置,老百姓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升高”: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全覆蓋,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免費義務教育在全國鋪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持續增加,保障房建設大規模推進,建設資金從2007年到2011年僅僅5年時間實現了20多倍的增長……百姓衣食住行更加滿意,生活更加富足。

    ——從“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到“同票同權”到“同命同價”,從決策聽證到開門立法,從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到博客、微博問政……公民表達訴求的渠道更加暢通,生活更有尊嚴和保障。

    ——無論是罕見的自然災害,還是史無前例的經濟寒冬,“民生”二字始終重若千鈞。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財政收入一度困難,民生投入不減反增;面對非典、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保民生首當其衝。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一切變化,無一不在書寫著時代進步的閃光篇章。

    今年春節前,作家劉震雲回了一趟河南延津縣老家——老莊村。在這個被他形容為“世界偏僻一隅”的鄉村,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村裏年輕人都開了微博,村旁有高鐵經過,村民熱議的是十八大和國家時事熱點。

    “過去,村裏的夜晚只聽見樹葉的響聲,但現在能聽見列車的鳴笛,讓人想起了遠方。”劉震雲説,“這些年來,家鄉和國家發生了巨變。”

    “大河有水小河滿”。國強與民富,國泰與民安,是如此水乳交融。

    當遼寧鐵西區工人楊連廣、李金鳳夫婦,從多年居住的一套48平方米的危房,回遷改造後的80平方米的新居時,他們特意挑了頂層18層。年過古稀的楊連廣在天臺上豎起一面印著“中國”二字的紅旗,老人説:“我愛我的國家!”

    這是一個百姓的心聲,這是普通一家對祖國的認同!

    “我國的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已告別了以滿足溫飽為目標的生存型發展階段,跨入了以人的自身發展為重要目標的發展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實現中國夢就是讓國家更強盛、人民更幸福,中華民族對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民之憂 國之艱——夢想照進現實,生活在變遷,期待在提升,圓夢的道路並不平坦

    中國夢指引著每個人為幸福生活奮鬥,但從夢想到現實,依然有鴻溝需要跨越。

    對46歲的安徽農民孫衛東而言,在城市安家的夢想“遙不可及”。

    靠近北京西客站的六里橋,是很多外來務工者進入北京的“第一落腳處”。12年前,孫衛東拋開在安徽老家的妻兒,就是從這裡開始了在北京的打工生活。市場好時幹裝修,沒活時就在六里橋附近蹬三輪拉活,每月收入從幾百元到三四千元不等。

    “雖然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但這裡不是我的家。一平方米幾萬元的房子,離我太遙遠。”孫衛東説,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趁身體好多掙點錢,讓遠在老家的兩個孩子讀好書,將來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再像自己這樣漂泊。

    孫衛東的境況,只是當前2.6億農民工現狀的一個縮影。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當前百姓對民生的多元化訴求以及對城鄉差距等現象有不滿意之處,一方面顯示出國家日益發展進步,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並未改變。

    目前,中國仍有6億多人生活在農村,接近整個歐洲人口總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鎮居民的三分之一,農業的基礎地位仍舊薄弱。根據最新扶貧標準,我國貧困人口超過1.2億。

    “人們已習慣從東往西看中國,高聳入雲的大廈遮去了它身後的一切;但從西往東看,中國還有不少觸目驚心的貧困。”過去10多年裏,這位荷賽獎獲得者、浙江日報記者陳慶港,足跡遍及中國西部,將鏡頭對準貧困農村,記錄著真實的中國。

    當夢想照進現實,二者間的差距總令人感慨。邊烤紅薯邊教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子功課的“紅薯爸”、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致死的貴州畢節五名流浪兒;浙江台州父母自製呼吸機為車禍兒子續命……草根人物生活的艱辛,時刻提醒著我們,改善民生依然是橫亙面前的艱難重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474,超過了0.4的警戒線,接近拉美國家的平均水平。財富向資本集中、普通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緩慢……社會矛盾燃點低,老百姓還有諸多不滿意的地方。

    “當前我國既站在新的起點上,也面臨著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仍存在一系列民生問題和矛盾。”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如此表示。

    房價高、交通擁堵、環境惡化、教育不公……不光在農村,就是大城市中依然存在老百姓不滿意的地方。

    “北京今年一月份,霧霾天氣竟有26天,氣都喘不上來。”63歲的馬洪年,是牛街東裏社區的一個“老北京”,他既為北京這些年的變化而高興,也為汽車劇增等原因導致的環境污染而擔憂。他説:“天藍水清,對於老百姓來説是天大的事!”

    時光荏苒,夢想在召喚;生活變遷,期待在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更是新時期新階段需要破解的時代課題。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説,當前我國正面臨經濟、社會雙轉型的壓力和挑戰,希望與困難交織,機遇和挑戰並存,要實現中國夢,人民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民之盼 國之責——夢在前方,路在腳下。朝著民族復興、共同富裕的目標,讓夢想起航

    如果給“中國夢”賦予一個時間軸,那麼未來10年和更長一段時間,中國夢的核心無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目標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十八大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這一系列奮鬥目標的提出、發展和完善,勾畫出百姓生活更加美好的藍圖。

    “我的‘工資’又提高了!”拿著剛剛到手的養老金,山東臨沂金橋莊村90歲的“農村老太”劉青玉笑得合不攏嘴,在前年政府每月發放55元養老金後,去年12月當地又把標準提高到了70元。“農村老人有了工資,過去想都不敢想。”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十八大以來,一個個重要會議、一項項重大政策無不傳達出順民意、解民憂的施政指向: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增加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等一系列關乎百姓福祉的民生舉措;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在“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總體目標下,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農村公共服務等惠農問題作出重大部署;

    ——春節前夕,國務院批轉了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收入分配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

    為了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黨和政府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實現夢想,需要重點突破,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佔全國人口近十分之一的貧困人群如何儘快脫貧致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歲末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李克強副總理來到內蒙古興安盟走訪山區貧困農牧民,釋放出加快扶貧開發、推進共同富裕的強烈信號。

    可喜的是,隨著國家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扶貧開發在不斷提速。目前,我國11個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已編制完成,正轉入全面實施階段,連片特困地區的攻堅號角已經吹響。

    實現夢想,需要解決實際問題,辦實事、辦好事,補足民生“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涉及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又關乎民主法制、文化建設、資源環境等更多方面。城市“擁堵病”“打車難”現象,農民工進城生活保障政策缺失……破解民生難題,依然任重道遠。

    山東省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正為即將到來的兩會準備民生建議。他説,百姓期盼最樸素,生活所需最實際,這正是衡量工作成效的一把“檢驗尺”。“各級政府、部門必須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

    實現夢想,需要堅定信念做支點,需要凝聚全民的共識——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縣特困村時的講話,令人振奮。

    正是因為這番話,當地顧家臺村17歲女孩顧文香打消了退學念頭。因為家境貧寒,正在讀高一的顧文香曾想退學早點掙錢養家。

    “總書記來看我們,就是想幫我們富起來。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假如我能掙2000塊錢,我就給家裏1500。”樸實的心願在網上感動了很多人。

    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成為現實,但正因為有了夢想的支撐,我們才能毅然前行,用勤勞與智慧的雙手推動夢想實現,中國夢才更加美麗堅實。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這信心,不只是貧困人群脫貧致富的期盼和追尋,也是全體中國人民追尋富裕之夢的堅定信念;

    這信心,激發我們形成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共同托起共同富裕、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夢想的實現,需要仰望天空的信念,更需要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奮發圖強,讓夢想起航!

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迎接全國兩會述評之一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陳二厚、劉錚、安蓓、雷敏)對37歲的史俊來説,2013年的春天非同尋常——去年,他和兩位朋友在山西和順縣李陽鎮承包了1000畝耕地,蓋起138個蔬菜大棚。今年春節,這裡産出的有機蔬菜開始擺上周邊城裏人的餐桌。

    農閒時,史俊總喜歡爬上後山,凝望寄託著他夢想和未來的這片土地:“為這個選擇我們搭上了全部身家,壓力很大,更充滿期待。”

    此刻,行進在復興征程上的中國,也面臨著不同尋常的歷史節點——這是黨的十八大後的開局之年,是“十二五”進程過半之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華民族離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 >>>詳細閱讀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3月5日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3月3日在京開幕
歡迎中外記者屆時前來採訪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分別於2013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全國政協辦公廳今天宣佈,歡迎中外記者屆時前來採訪。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將在中國北京西長安街北側的梅地亞中心(北京復興路乙11號)設立新聞中心,負責接待和安排中外記者對會議的採訪。新聞中心將於2月26日正式開展工作。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迎接全國兩會述評
· 北京召開服務保障全國“兩會”工作部署會
· 北京市召開服務保障全國“兩會”工作部署會
· 郵政局部署"兩會"期間郵政、快遞服務和安全工作
· 光明日報時評:期盼全國兩會能夠繼續務實高效
· 公安部:兩會安保要最大限度減少對社會影響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