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張辛欣)我國東部近70%的紡織企業正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為行業發展、解決當地就業等起到積極作用。但調查也暴露出環保意識不強等問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瑞典駐華大使館企業社會責任中心8日聯合發佈報告顯示,紡織産業轉移為解決轉入地就業、縮小收入差距起到積極作用。但企業經營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2011年,轉入地超過60%的企業盈利水平低於10%,約兩成企業處於虧損。此外,轉入地企業環保意識亟須加強。報告顯示,中西部地區80%企業擁有達到環保要求的環境管理系統,但僅有16%的員工熟悉與環保有關的工廠要求和生産機制。
“産業轉移並不是産能轉移,必須充分關注對環境的影響,避免産業轉移出現責任赤字。同時,也要避免走配套加工的老路,加大設計研發和品牌建設,向産業鏈高端提升。”中紡聯副會長孫瑞哲説。
中紡聯表示,將進一步加強紡織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引導企業紮實練好內功,努力開發新産品、新渠道和新市場,同時解決好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企業長遠發展問題,更好地推進紡織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東部地區一直是我國紡織行業發展集中地。去年,包括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和福建在內的東部五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41318.35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紡織工業總産值的71.47%,用工人數超過60%。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近年來,紡織行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産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