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記者隋笑飛、華春雨、周英峰)曾經,夢想離我們如此之遠。而今,夢想離我們如此之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跨越世紀的夢想,是億萬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渴望。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靠什麼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將民族復興的夢想化為現實?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響亮回答,正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更加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
崇高精神是偉大事業的靈魂。追逐中國夢的奮進歷程,不斷孕育和凝成中國精神
那片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永遠也不會忘記那雙真誠清澈的眼睛——
“你那麼拼命,給誰看啊?他扭頭看我,沉默了一會兒説,給老百姓看。”四川甘孜州道孚縣龍燈鄉原副鄉長冬孜回憶説,“菊美多吉的眼睛就像家鄉的鮮水河一樣,清澈見底。”
讓孩子有學上、農牧民有藏房住、老百姓過好日子……在道孚縣瓦日鄉原黨委副書記、鄉長菊美多吉的心中,有太多的夢想。
懷著這樣的憧憬,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33歲。造福鄉親的夢想,讓茫茫雪山對這個背影充滿了深情的眷戀。夢想蘊含著的中國精神,讓這個靈魂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一個人總是需要一些夢想、一點精神,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翻閱世界史,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歷經磨難,始終深懷強國富民之夢。也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飽受侵略、欺淩和挫折,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
“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崑崙絕頂來”。一百多年前,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用詩句寫出了對中國未來的夢想和期望。
“在中國面臨危機的時刻,中國夢一直是支撐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最燦爛的希望和最堅定的信念。”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説,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在民族危亡中體驗了痛苦和艱難,也由此形成了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近現代民族精神。
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偉大的精神源遠流長。
從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在追尋民族復興夢想的不同時期,民族精神都奏出激昂的樂章。
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小崗精神到深圳精神、浦東精神……逐夢的中國共産黨人,不斷豐富著時代精神的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延續不斷的民族靈魂;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緊跟世界與時俱進的時代靈魂。”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説。
“放眼中外歷史,大凡在世界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崛起和發展的道路上,都會迸發出影響深遠的精神力量,成為這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西安政治學院教授楊玉玲説,中國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
偉大事業是崇高精神的結晶。薪火傳承的中國精神,支撐和推動中國夢可期可及
初春時節,一則科技新聞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首次從實驗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稱為“諾貝爾獎級”的科研成果。
這是一個追逐夢想的過程:4年,1460多個日夜,科研團隊成員每天7點到實驗室,最早晚上11點離開……一群執著奮進、甘於奉獻的“追夢者”,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外界關於“奇跡為什麼出現在中國”的疑問。
夢想就是動力,精神凝聚力量。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人民的夢。在追逐夢想的征程上,又有多少平凡英雄,傳承和弘揚中國精神,在追逐“個人夢”中為實現“中國夢”加磚添瓦。
從羅陽等人身上,我們見證了“航母夢”背後的擔當與犧牲;從楊利偉等人身上,我們見證了“飛天夢”背後的自強與執著;從沈浩等人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富裕夢”背後的實幹與奉獻;從郭明義等人身上,我們體味到了“中國夢”背後的溫暖與善良……
“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上中國夢的人間正道的,是中國共産黨人。”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説,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精神的繼承者和鑄造者,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
9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不斷構築中國精神的新高地,書寫中國夢想的新篇章。
中國精神,讓偉大的夢想越來越可期可及。
“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13億多中國人之所以能夠緊緊凝聚在一起,離不開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結的時代精神、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武漢大學特聘教授孫來斌説。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用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凝心聚力,在逐夢征程中不斷奮進
4月的青海玉樹,春雪紛飛,草木未青。3年災後重建,結古鎮的民居建設已全面結束。如今,平房變樓房,舊貌換新顏。
“我不盼玉樹有多少高樓大廈,只希望百姓日子過得踏踏實實。”重建已進入收尾階段,西杭建委會黨工委書記馬福良依然未松一口氣。
路還長,夢仍多。玉樹如此,國家更如此。
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飛天入海夢……回首過去,曾經的夢想已成現實。住房夢、宜居夢、小康夢……展望未來,復興的夢想仍需繼續。
然而,轉型的陣痛與改革開放的收穫相伴而至。“毒奶粉”“蘇丹紅”“地溝油”等醜聞頻繁發生,拷問著社會良知,衝擊著道德倫理底線。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指出,中國要發展、要前進,除要有強大經濟實力做支撐,還有賴於整體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推進全社會的道德文明素質,“中國夢”的實現才會有更堅實的基礎。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谷長嶺説,站在新起點上的中國,無論是衝破思想觀念障礙,還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無論是破解發展難題,還是釋放改革紅利,都需要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樣才能贏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儘管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今天我們是站在一個100多年的近現代歷史中從未有過的新的平臺上,我們所遇到的新的問題和挑戰正是由於我們有著更為高遠的夢想。”張頤武説。
今天的中國,人們有更多的夢想,也有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在逐夢中,中國精神在傳承,在昇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傳統文化迸發出強大凝聚力;“團結、奉獻、互助、友愛”,現代志願精神拓展新內涵;“眾志成城、和衷共濟”,因千萬個平民英雄的真情故事而鮮活;“堅守崗位、幹好本職”,為愛國主義增添著理性的厚度……
“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國防大學教授劉福明説,唯有用中國精神引領中華民族,才能將個人的奮鬥發展與全體人民、全民族的奮鬥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並提升13億人的精神境界。
就在全國兩會閉幕不久,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黨員、老軍人等走進江蘇省句容市的38所中小學校,在主題團(隊)活動中,為廣大中小學生上好“我的夢想”這堂課。夢想和精神在兩代人之間悄然傳承。
實現中國夢的號角已經吹響。弘揚偉大的中國精神,匯聚13億人民的磅薄力量,偉大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